营造良好家风
(2023-02-20 07:02:31)分类: 家长篇 |
牛能是云南省民政厅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副主任,妻子常莉苹是昆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院医务科负责人,儿子牛紫陌是云南民族大学附中在校初中生。友邻同事交口称誉这家三人崇德行善,和美幸福。
一、爱岗敬业,廉洁勤奋
通过单位考试,牛能夫妻从地州选调省会昆明工作。无论是救灾救助、婚姻登记,还是殡葬改革,牛能都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做到事经他手无差错,多次考核评为优秀。走上康复辅具技术中心领导岗位后,保持清正廉洁,拒收礼品礼金。一次,一名商人携烟酒登门请托办事,牛紫陌误以为是自家网购包裹收下。牛能回家得知,父子俩追出小区,坚决退还礼品。常莉苹负责社会福利院医疗质量、科研教学、远程会诊等繁杂事务,尽心竭力,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敬老之星”、“文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三年疫情防控,检测了她的党性和品格。牛能在辅具中心封控期间,组织卫生消杀、人员安置、物资保障等,吃睡在单位,家人默默支持,寄来洗漱用品、换洗衣服。常莉苹所在的社会福利院一直实行最严的封闭管理,她舍小家顾大局,每次入院连续封闭上班14天,练就了丈夫的好厨艺和儿子的自理能力。
二、扶老助残,关爱弱小
牛能2008年通过全国第一批社会工作师考试,多年来始终以“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先后负责过“爱佑安生”、“童伴计划”等公益项目,在区域协调,关爱帮助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事务中落实了党和政府困难弱势群体的关爱。近两年又带领辅具中心技术团队,兼程万里实施“义肢助残”项目,把奉献诗篇写在残疾群众心间,写在云岭大地。仅2022年,就为3455人次残疾群众安装假肢、矫形器,配发轮椅、拐杖等。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残疾群众因经济条件限制,得不到较好的康复。牛能又积极呼吁,联系省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争取资金30万元,设立了“云辅助梦”公益项目,对陷入困境的残疾群众给予补助。2022年在云南首次开展了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捷廉价的康复辅具服务。在从事医务管理前,常莉苹是一名临床主治医师,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贴心周到的服务,获得在院老人的赞赏。94岁高龄的许奶奶基础性疾病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性格孤僻。入院不久,常莉苹凌晨2点多查房,发现许奶奶呼吸困难、情况危急,常莉苹就用笔在白纸上写下:“奶奶,您现在双肺水肿,呼吸困难,需要静脉用药,才能改善呼吸困难。”使老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老人病情好转后,用哆嗦的手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常医生是个好医生。”工作之余,常莉苹经常亲自喂她吃药,陪她说话,做心理疏导。类似情况不胜枚举,2021年,常莉苹被评为“昆明好人”。
三、家庭和睦,共同成长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永远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牛能常莉苹夫妻工作之余,经常陪伴孩子读书、踢球、下棋,分享亲情的喜悦。牛能注重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诗词比中屡屡获奖,参加浙江省义乌市百年党旗红第三届新古体诗大赛、陕西省兴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词大赛、江苏省南通“九州梦想•百年荣光”庆祝建党100周年诗文大赛、均获一等奖。在父亲感染下,牛紫陌对现代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的《在北海银滩上》获得黄亚洲行吟诗歌儿童组优秀奖。无论是爱党爱国、清正仁爱,还是孝敬长辈、奋发图强,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2022年老父亲老母亲突发重病,牛能在两个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来回奔波,侍奉近一个月。父亲病逝后,家乡子侄辈上百人要集体组织来殡仪馆悼念,被牛婉言谢绝,俭朴办了丧事。每逢节假日,一家三口都驱车百里,回家乡陪老母亲做饭、种菜。老人行动不便,父子俩就轮流推着轮椅,带老人到公园广场散心。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照顾,经常交流,取长补短,传承良好家风。共同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互开导,共同成长营造出欢乐健康,奋发有为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