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实作

(2023-01-25 07:16:06)
分类: 家长篇

大家都知道,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效果往往是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更好;如果三方面教育不一致,就会产生分力,教育影响就被消弱,甚至抵消。而实际上,在这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难免有由于人多而顾此失彼的现象,社会教育又不以家庭和学校的意志而转移。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女,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最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所以对一个孩子最为至关重要的教育莫过于家庭。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父母理所当然充当着教育孩子的角色,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如何让孩子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呢?在这里,我就自己对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浅谈一下。

1、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育孩子成长、成才,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缺一不可的,每一育在人的成长中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品德为人之本,智慧为人之能,体育为人之基,美能美化人生,劳能服务和锤炼人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五育并存教育的原则。决不能只抓一点,放弃其它点。当然在五育并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贯彻德育为本的主导思想。因为德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是人一生的方向。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字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一撇谓之德,一捺谓之才,德和才兼备才能够撑起一个人字。人可以无才能,但不能无德行,有德无才,已具备了人的雏形,最起码还是个好人。而有才无德连人的雏形也没形成,如果既无德又无才的人,可想而知在社会上不能做有益的事,很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所以德为才之师,才为德之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学校在孩子智育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方面的形成和教育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港湾,父母天天与孩子朝夕相处,孩子就要从这里开始自己的人生航程,而决定孩子航程方向的就是孩子的品德,所以父母的品德素养和言谈举止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使孩子的人生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航向,家长就应当从小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感激、学会爱人、学会体谅、学会宽容、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和各种人际关系,还要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一句话就是学会做人。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孩子童年所受的教育,所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将完成孩子人格塑造工程的一半以上,并对孩子的终生都有影响。因此,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和个性完美的熏陶,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另外,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发展,而且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孩子的生活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和变故,有顺利也有挫折,有快乐也有悲哀,有幸福也有苦难。面对众多的事情,只有心态积极,心理健康、能明辨是非、能够明了社会行为规范并以此来约束和支配孩子的行为,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道德纳入健康的范畴。所以家长要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要注意精神品质的提高和升华。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越成熟,越懂得如何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和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不管孩子去哪里,家长都会放心;相反,一个孩子不管多聪明,学习成绩多好,但只要他的道德还没有成熟,还不能够自理、自立,还不懂得如何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事情,父母就会对他放心不下。因此,把孩子品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尽早抓好孩子的品德,是每一位家长最明智的选择。

2、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将来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业和工作,都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所以从小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等;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合理搭配,吃好吃饱,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孩子的生理成熟已经较他们的父辈大大提前了,而由于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日益复杂化,他们的心理成熟又大大滞后了,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每个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要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二要教育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三要教育孩子多与人交往,善与人交往,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给孩子提供复杂的场景,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譬如,有些城里的父母有意识的让孩子去农村锻炼一段时间,就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法。

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以使自己的教育能有效地进行。

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

作为父母应当明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名人、伟人,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自身的潜能,使孩子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把适合做科学家的人培养成科学家,把适合做工人的培养成新型工人。为把孩子培养成应当成为的那种人,就必须对孩子因材施教。那些拔苗助长,一心想把潜力平平的孩子培养成名人,最终会发现实际上害了孩子;那些违背孩子兴趣,一心按照自己愿望强行塑造孩子的人,最后可能也会发现自己耽误了孩子。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阻碍孩子潜能发挥,最能两全的办法是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优点,能够发现孩子的缺点并督促其改正的父母是明智的,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因势利导促使其发扬光大的父母是睿智的。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父母往往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于是他们的任务就只有责难、批评、惩罚孩子,而不是鼓励、表扬、引导孩子,所以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

4、把严格要求与真诚关爱有机结合起来

严格要求和真诚关爱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正因为我们真诚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才期望他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才严格要求他们。关爱中要有严格,否则我们的爱就会变成溺爱;严格中同样也要有关爱,否则我们的严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就会严得无理无情,刻板僵硬,就不容易被孩子所接受。遗憾的是现在的许多家长没有把爱和严格统一起来,众多的父母都流入了溺爱孩子的行列,有的父母尽管能向孩子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父母的心就软了下来,就迁就了孩子。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养成以个人为中心、自私、任性、撒泼和缺乏坚强意志力的性格和品质,从而对孩子将来的一生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昆明官渡区李红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具制作使用
后一篇:感恩笃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