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好的回答

(2023-01-07 07:12:12)
分类: 散文篇

古语说:字如其人,我觉得就是在说我了。我的字很丑,用“奇丑无比”“一塌糊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有多丑?不怕你笑话,且听我慢慢道来。

1988年云南师大毕业时写了封到楚雄一中的求职自荐信,自觉洋洋洒洒,颇具文采,但却没想到请书法好的誊抄一遍再寄,率性而为,以致石沉大海,最后不了了之。直到很多年后俱知情人说校长看到书写糟糕,字迹潦草,便大摇其头,结果可想而知。

再有,在大姚那个小县城里初高中同学只要一看到大街上张贴出来手写的“此房出租”“专治牛皮癣”之类小广告,凡是字迹难看、文理不通的都说怕是请老朱写的,羞得我都不敢往前瞩目瞻仰。

在大姚师范当年级主任,当时管理很严,每周末学生上街都必须有我的亲笔签字限量放行,门卫找领导告状说我们年级的人最多,且都有我的签字,我仔细一看都是假的,把学生抓来一审,都是他们自己仿签的,问如何做到?答曰:用左手,越丑越像,气得我差点吐血。

还有,就是出版了心理学专著《聆听花开的声音》,好评如潮,书中还专门有一签字页,这可为难死我了。不签吧,人家觉得不够意思;签吧,看着自己那几个臭脚迹,的确有点海关都不准出口——怕丢人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我才苦练演讲口才,以“君子动口不动手”自嘲,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的字写好一点,再好一点,别一伸手就让人耻笑了去。也曾下过很多次决心,也曾买了好多字帖,也曾请教了好多书写高手,身为国家、省、州级书法名家的岳父李光明多次亲自指导,耳提命面,手把手的教,可我实在坚持不下来,多次尝试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放弃,留下与书法无缘的深深遗憾。

尽管如此,我却异常尊敬舞文弄墨的书家。在我看来,能够静下心来专注笔端,大笔一挥,铁画银钩,笔走龙蛇,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写出或珠圆玉润,或苍劲雄浑,或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里融入儒家的坚毅、果敢和积极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的人,理所当然应该是真君子,值得我景仰、膜拜。

都说缺什么炫耀什么,我却是缺什么关注什么。经常下基层听说我区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也看到学校里一些零星的作品展示,但都不成规模和气候,如同“竹外桃花”却只是“三两枝”,很是可惜。文化人做文化事!干脆,我来牵个头,借助分管语言文字的便利,把这些书法爱好者聚集起来,大家相互认识,抱团取暖,奇文共赏,疑义相析,不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吗?说干就干,20191112日,在教科中心领导的鼓励支持下,西山区第一期书法教师培训应运而生,全区40多位专兼职书法教师和爱好者在昆一中西山学校进行了一整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精彩的讲座,观摩了书法课堂教学,然后亲自操笔,挥毫泼墨,各展风采,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不断呈现在大家眼前,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之后我建了一个“西山书法爱好者”群,让大家平时把自己的作品、好的资料发在群里供大家学习、借鉴和品评分享,很是热闹了一阵。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应该是由于我没有书法专业素养的引领,抑或是很多人偷懒懈怠、麻木不仁的缘故,加之受去年疫情的影响,群里渐渐沉寂了不少,有的长期不说话变成了僵尸。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静极思动,在今年轰轰烈烈的“减负”大潮中,在“五育并举”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觉得应该兑现承诺: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得知昆明市第九幼儿园近两年都把教师书法培训当做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得到老师们的欢迎并小有成就,我主动联系了杨瑾园长,希望九幼能负责承办。没想到杨园长热情支持,满口答应并立即作了安排部署,制定出周密而详实的计划,最终决定借助1221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开展“以书会友迎冬至,笔墨生辉数九来”全区第二届书写培训交流活动。但我担心人数太多,九幼无法承接,便只在公办师训群里发文,民办学校的不参加(唉,有点不地道呀!),果真活动开始前报名人数已接近50,幸好没超出教体局规定的上线。

由于组织得法,准备充分,内容具体,活动开展得异常丰富多彩,有学校领导介绍校园文化开展情况,有老师进行分享交流,有培训老师畅谈培训体会,有与会教师书法作品的展示及交流、点评。随后,话“冬至”、书“冬至”、过“冬至”等系列活动将培训推向高潮。老师们以笔会友、以墨传情,切磋技艺,彼此欣赏、相互促进。最后,幼儿园为大家送上了冬至的温暖:一碗碗现做的甜蜜蜜、热腾腾的汤圆,向到会嘉宾送上迎春的美好祝福。

众皆欣欣然,斯人独憔悴。至于在书法面前大跌眼镜的我,只能作壁上观,充当可有可无的看客,但也不能闲着,只能扬我之长,避我之短,为活动添加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仪式感,给大家讲讲关于冬至的佳节趣话,朗诵了一首“冬至情怀”应景诗,大家端起碗筷的时候即兴来了一首《卖汤圆》,尤其是在大家书写时,我拿起刚学不久的洞箫,《枉凝眉》《葬花吟》《关山月》《苏武牧羊》《妆台秋思》《秋江夜泊》……虽然略显青涩,但也婉转悠扬、清耳悦心,使人想起苏轼《前赤壁赋》里“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算是为活动增加点节日的气氛和情调,也另有一番动人的景致吧!

活动结束,大家感慨万千,纷纷向我道谢,让我汗颜。既然大家喜欢,既然对学校、教师、学生有益,我何乐而不为之?正如我在朋友圈里写到:“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人生不能只是活着,还要有阳光、自由、空气和花一般的芳香。既然总要有人做,我来了!我们来了!在冬至时节兴致勃勃的聚集在一起,为西山区第二届书法教师培训画上圆满的句号。在未来的路上,我们还会继续,希望我们为之付出的书法艺术就像播撒出的一粒粒种子,根植在西山大地,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笔墨虽无缘,我亦有情痴。如果能有老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上下求索,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群星闪耀、成名成家将顺其自然,理所当然。至于我嘛,呵呵!王阳明临终所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便是最好的回答。(昆明西山区朱景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习习惯探究
后一篇:霜花回眸咏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