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种转化法

(2022-12-15 09:54:12)
分类: 教育篇

问题学生是指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思想、认识、行为、心理、学习等方面表现偏离常态的学生,他们需要在他人不断帮助和提醒下才能慢慢转化为正常的学习者。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问题学生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这些学生不一定是智力有问题,但由于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好,常常导致心理和学习上出现问题。如果不把这些孩子及时教育好,及时转化他们,慢慢的,这些孩子就会成为班级中最令人头痛的“搅局者”,成为班级发展的最大阻碍。那么怎么把这些问题学生教育好呢?在此仅从自身经验谈谈以下几个方法。

一 、榜样示范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孩子在学校都是渴望被表扬的,被别人尊重的,在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中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最好的,哪怕不是和最好的比,只是和在一起的玩伴比。所以老师要积极观察,细心发现,借助有效机会及时在小团体中树立起12个正面榜样,促进小团体中各个成员你追我赶积极争优的风气。

二 、捆绑激励法

单一奖励法相信老师们都施行过,我也经常在课堂上用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激励学生,刚开始效果不错,但久而久之发现孩子们的状态不是很稳定。表现好的也有越来越好的,表现不好的也有越来越不好的。每个孩子都是状态好的时候一上课就很专心,状态不好的时候上课根本不用心。慢慢地我发现这种单一的奖励无法让他们有更高的兴趣,而且团体意识越来越淡薄。于是我改用小组加减分的形式。一组表现都好就给整组加分,组内有人表现不好就相应扣组内的分,当然组内有表现好的也可以为组内加分。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仅为自己加分要好好表现,为组内争得加分他们自己也觉得很光荣,积极性很高,有了集体的约束,表现越来越好。

三 、个别谈心法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问题学生中有很多情商很高,只是管不住自己,他们心里有自己的 “小世界”。老师们偶尔应该跳过他们调皮捣蛋的外在,和学生谈谈内心。有人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不妨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再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们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四、教师给予任务

大多数问题学生都表现出自制力差的问题,不加以约束他们就容易无所事事,到处惹事,所以老师一定要想办法给他们一些任务,用这些任务来让他们有事做,慢慢改掉不良习惯。比如安排这些学生帮老师抱作业、负责擦黑板、管理图书角等,甚至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职务给他们做,一方面这些事情能分散他们的经历,减少了惹是生非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锻炼他们的作用,而且如抱作业等任务能使这些孩子经常和老师见面,为老师“盯着他们改变”提供机会。

五、结对帮扶法

学校生活中老师不可能时时盯到每一个孩子,这种时候可以让表现优异的孩子和问题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及时提醒问题学生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慢慢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结对子的两个孩子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接受,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老师做很多辅导工作。

六、家校合作,借助家长的力量

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离开他的家庭都是不行的,教师要学会和家长及时联系、沟通并能进行有效合作。如针对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问题,指导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对于因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而出现其他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辅导鼓励,家长也要尽心帮助孩子把功课赶上,以恢复孩子的自信等。总之,只有家校协调好了,老师才能借助家长的力量,和家长通力合作,一起帮助孩子及时转化过来。

      最后我想说,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教育,并没有特效的或者说固定的模式方法可以引用,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有时候也许单一的方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老师必须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情况,有选择性的组合实施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尽力让问题学生能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回归班级、回归自然,健康成长。此外,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必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老师们都应该相信,只要坚持用爱心去感化和激励他们,坚持用耐心去培养和等待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辛勤的付出定会有所收获。(昆明经开区王秋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用静为诗
后一篇:争做好少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