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性格培养
(2022-11-07 07:39:23)分类: 家长篇 |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家长存在一个盲区,总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长,教育的重要责任应在学校,而忽略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孩子的第一培养责任者—家长,应杜绝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的被动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回想孩子幼儿园时期的生活,孩子由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变成一个敢于对我说:妈妈,我能行的人,感触颇深。
在孩子三岁前,由于长期生活在老人的庇护下,孩子怕天黑、怕打雷、怕见生人,不会主动和小朋友交往,上幼儿园后不敢和老师、同学说话,更不敢举手发言,当受到委屈或别人欺负时,不敢向老师申辩,孩子总处在一种压抑状态,很难高兴起来,一大早对你说的就是不想上幼儿园。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孩子一年的小班学习生活结束了,可出勤的时间加总不过一个月,假期里一直琢磨怎样让孩子喜欢到群体中表现自己,通过以下做法,我认为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1.尽最大努力亲自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如集体旅游,参加兴趣爱好班,让她多多地接触外界的人和事,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感,让孩子的视野不断开阔,增长更多的见识,通过实践的锻炼使孩子由胆小逐渐变得勇敢。
2.努力为孩子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活,与同年龄的孩子家长结伴带领孩子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让孩子树立独立意识,鼓励孩子大胆地说笑,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自己的胆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不热心包办和冷淡漠视,恰到好处地及时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表扬与帮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逐渐懂事,需要得到周围人对她的尊重和信任,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嘲笑她、挖苦她,奚落孩子,只可能使孩子感到耻辱和痛苦;对孩子每一点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给孩子一个愉悦的心情。凡是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都鼓励她做,当孩子由于缺少经验失败了,我会及时送上安慰的话语,帮她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她重新再来,让孩子从小懂得:失败并不可怕,奋起更显风流!
4.告诉孩子,老师都会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喜欢所有的小朋友,小朋友也都互相喜欢,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喜欢聪明、能干、有本领的宝宝,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你和小朋友友好地相处,互相地帮助;你努力地学习,你会背很多唐诗,你还会做加减法,你会跳舞……
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潜能将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父母和老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期待孩子成才、成功的最佳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擎着它就能将人生的每一处照亮。(昆明官渡区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