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和谐校园

(2022-10-31 08:03:35)
分类: 管理篇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作为文化积定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学校,理所当然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建立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快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一、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灵魂,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文化氛围,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一是引领师生成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校训校风等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时刻影响着师生成长的道路和方向。二是规范师生行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激发师生活力。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师生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共同奋斗。一言以蔽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在快车道上健康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中,少数学校往往忽视校园文化的内涵价值,使校园文化在轰轰烈烈的表面下偏离了其真实的面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生的教育忽视师生的共建。不少学校对校园文化内涵认识比较模糊,对校园文化作用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方法之一,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育人作用的发挥。

2、注重物质的建设忽视精神的熏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这是每所学校都应该共同追求的。但是,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的美化,一味强调校园环境和娱乐文化,忽视了精神熏陶这一最为本质的东西。

3、重视刚性的制度忽视人文的关怀。一些学校着重强调校园文化的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其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应该是使每一个生命个体尽可能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这就要求学校应以人为本,关注每一环节,提供更多让师生互动和展示的平台。

4、关注短期的行为忽视长久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可是,在实际中,仍有少数学校未考虑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趋势,没有能够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和开放性。

三、 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1   制定学校规划,加强文化重建。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探索与启蒙还是宣传与灌输?是培养独特的有批判性格的个体还是整齐划一的听话的好学生?校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成百上千师生的幸福。因此,加强学校文化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当前可结合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学校发展作贡献这一主题,从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办学条件、办学目标、教师素质、学生教育等方面出谋划策,修改完善学校的发展规划,拟订富有现代气息的制度文化,通过座谈、讨论形成共识,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明确办学思想,让所有教师都能现代起来。

2   科学规划校园,注重文化品位。学校文化的创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最显性的内容,也最容易实施和改善。但并不是有了显性的物质、设施就有了文化,而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将学校隐性文化的价值标准、精神生活融入其中。在改建和新建校园时,要突出人文与科学、历史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之既有艺术景观的感受,又有育人的体现,既能反映学校历史,又具有时代特征,力争让每一方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处景点都给人以启迪。当然,在建设学校物质文化时绝不能脱离实际标新立异,要本着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这一主旨精心布置,倾心打造诗韵校园,着力构建诗意人生。如我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在地面上画了许多方格,引导学生跳方格、扔沙袋,这就是地面文化,学生同样兴趣盎然。

3   优化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主体、学生发展;赋予教师职业以新的内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这些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而且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尊重人、关爱人、培育人、发展人。一要眼中有人。学校领导不是高高在上的行政长官,而是教师发展的忠实服务者;教师不是充满师道尊严的教育者,而是学生发展的辛勤引路人。二要事中有人。在处理学校事务时,要充分看到事中包含的人的因素。要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将人和事和谐统一起来,用事去感化人、激励人、促进人。我校每周一的政治学习都安排两项内容:一是艺术鉴赏、陶冶情操,让所有教师在古典的音乐声中走进会场;二是道德建设、弘扬先进,由年级组长宣传介绍本周工作先进个人,学校通过校长赠书的形式予以表彰。又如,我校要求教师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带着欣赏走进课堂。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干群和谐、师生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建立。

4   建立学习机制,形成教研文化。文化的价值对于每个人而言就是促进精神的成长、心灵的释放、思维的创生。要建好校园文化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更要立足校本,想法设法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在教师中宣传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学历进修、读书读报活动等;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一人主讲、众人评议的形式,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倡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个案,生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开设教师沙龙和网上互动活动,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化的组织。

5   发挥资源优势,凸现学校特色。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赖于社会大系统中,所以社会文化自然会流向学校系统,传统的价值观念可能逐渐由统一向弹性、牢不可摧向复杂多变转变。因此要以开放的眼光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物质和人文资源,通过教学、组织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大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小到学校的一草一木,是教师受教育与教育学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需要全方面的配合、需要我们以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的草根情怀来经营。(云南临沧市赵国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妈妈要理智
后一篇:人生靓丽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