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撰文于“本信工作平台”,并积极发给朋友、同事、同学看。一日,同学打出了“鸡汤穷三代,励志毁一生”的句子,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打出了:“慈善成就三代人”的句子。这里的“三”,可解为“多”,人不慈善,下代难立
。
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玩味这句话。这句话与“网上孝子多”有异曲同工之处。“心灵鸡汤”多是劝慰人,鼓励人上进,宜导正能量的,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能写出“心灵鸡汤”,励志一类的人,多是心中有所思,有深刻的触动。转发“心灵鸡汤”的,多追求这种境界,至少想这样做。无论想与追求都只停留在语言上,付诸行动者少,所以“网上孝子多”这类“反心灵鸡汤”出现了。但它们激励人们上进、好学、行善、暖心是没错的。之所以“穷三代”我想是否过于沉迷,甚至至死不渝的信奉某一种理念。殊不知某些理念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甚至张冠李戴了。叫零零后的学生过草地、吃树皮,显然难于激发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固守老传统,拒绝新事物,来个全盘接受,不加分析思考,怕真是要“穷三代”。某种理念过于信奉,对其他理念势必少了时间与精力去参透悟透。我想凡事物极必反,“馊了的鸡汤”可不能喝。另一层意思,我想是一些人揶揄、提醒信奉“鸡汤者”适可而止。“反心灵鸡汤”虽然辛辣,同样慰藉心灵。
当人们碰到自己的生活瓶颈,“鸡汤”远不如食、色、性。仓廪实而知礼节,饭都吃不饱的人,不会跟你讲礼节的。
喝点“鸡汤”,回归自然吧!(昆明安宁市段雪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