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实践中借鉴

(2022-08-31 05:52:28)
分类: 研训篇

我们校长培养基地以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管理学为指导,以“校长培养基地”活动为载体,以名校长专业引领为抓手,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实现“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基地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现代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的形式上,采用了多种培养手段相互穿插结合、有机渗透的方法对基地学员开展从理论到实践操作等诸多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我针对基地的优势资源和学员的实际情况确立了“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外出参加”、“交流探讨”、和“个人自学”等五大版块。这样的培训设计,其着重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可操作性,能够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两方面出发给予学员们以深入地指导,从而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等多个层面的统一,并能为学员们在结业后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上半年本基地共活动8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为一天(曾到我校进行了作文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到云南省干部培训中心的龙主任到学校进行“学校考察视角”专题讲座;外出考察了云南师大附属小学、新迎实验二小、关二小、中闸中心、长水中心等几所代表性小学;各位学员根据外出活动的观察收获,制作PPT演示文稿,将自己的考察进行观察分析,最终得出的启示及借鉴的做法进行汇报,同时请相关专家给予了指导、点评。),每一次活动结束,均以简讯的形式将基地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上报。基地培养活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一、学习理论,提升思想

我基地在这一年的培训学习过程中继续传承上年度的培训方法,非常注重用基本理论对学员们进行教育思想上的指导。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基本理论著作的解析、专题报告以及要求学员在平日里进行自主学习等方式,从教育思想方面端正参与培训的全体学员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态度,使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在作为一名校长所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忠诚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忠诚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事业,面向全体学生,推进落实素质教育,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才可能做到用发展的眼光育人,才有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名校长的资格。从校长到优秀校长再到名校长,最早应该发展,最先应该提升的就是教育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有多先进行为就有多先进,校长作为学校教育办学的指挥官,只有在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才能办出有真正意义上的先进性的学校,才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名校长。通过这方面的培训,学员们的教育思想更加坚定、教育思路更加明确、教育方向更加明确,办党和国家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尽己所能成为了他们坚定不移的共同认识。为此,新学年培训基地开班,我根据官渡区校长培训基地活动实施方案,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基地工作计划”,并将方案提交给学员们,让他们认真研读,提出自己个性见解或建议,为下一步请专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奠定基础。

培训学习中,基地围绕“学校发展问题诊断”这一主题,邀请云南省干部培训中心的龙主任到学校进行了“学校考察视角”专题讲座。讲座中龙老师为学员讲述了“考查”与“考察”的异同,我们在这里实践的就是“考察”,是实地了解的意思,有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这一概念的搭建,为下一步学校考察的目的性指明了方向。接着,龙老师讲述了考察的目标(经验借鉴,观念转变,教育理想与追求,校际联系,行动设计),学校观察的主要环节和流程。让每一位学员明确了下一步深入校园进行观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指明了方向。

二、深入学校,收获感悟

任何一种学习培训,若光只有“理论指导”和“专家引领”那便无异于闭门造车,“请进来”的讲座确实非常重要,它能从理论思想方面给予学员们以指导,初步统一学员们的认识,给予学员们以行动的指向;但“走出去”的考察同样是不可缺少,它能将学员们的认识由宏观世界引入微观世界,实践的可行性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的正确性,极大地提升了学员们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自觉意识。“理论指导”、“专家引领”、“走访考察”三者环环相扣,是点和面的结合,是宏观和微观的统一。对于“名校长培养工程”来说走访考察是可行的,更是必须的。学员们走访各类学校,考察不同情况,就是在为自己的学校寻找新的生命力,就是在认识、了解、分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的同时真切地学习。

在理论的基础上,学员们初步认识了外出考察的视角点,我积极联系各方,我们基地的学员先后走进了云南师大附属小学、新迎实验二小、关二小、中闸中心、长水中心(还邀请昆明市第三十三中的外籍教师一同前往,为长水中心六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等几所代表性小学,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操作方式让学员们大呼不虚此行,原来学校可以这样办,原来教育也能如此有特色,也能如此的五花八门。通过观察学校整体、校长的管理行为、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我们学员很大的启示:怎样进行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单靠制度管理就能赢得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大课间活动的蕴意与组织;学校目标定位与规划、学校考核评价与干部作用等方面。在走访了这么多学校后,学员们感叹到办特色学校是“有方法无定法”,一切都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探索挖掘,形成从点到面的学校特色,进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文化与理想是只可鉴戒但不可复制的,它取决于学校的生源情况、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学校的周边环境、学校历史文化的扬弃以及校长的人格魅力和个人爱好等诸多因素。学员们意识到办学特色是每所学校都可以具有的,但特色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这就要求作为学校最高指挥官的校长能够调整好心态,放弃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虚假思维观念”,踏踏实实办学校、认认真真搞教育。活动结束后,每一位学员都在整理观察中获取的资料,不断进行分析整理,活动给我们了很多的启示和借鉴,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不断思索、探索的欲望。

三、交流讨论,启智求真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填压式的灌输不会有可持续、可发展的长期效果,我基地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每次“理论指导”、“专家讲座”或“走访考察”之后总是适时地安排了一些相对宽松的交流讨论时间,使学员们能够在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后于第一时间进行梳理、消化、扬弃,并相互交换所思所想,使得“理论指导”、“专家讲座”、“走访考察”得以在第一时间发挥其价值。

交流讨论是宽松的,参与培训的学员们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想到哪里便说到哪里,想到了就说,说完了就想,和谐的气氛就犹如一群老朋友在闲话家常;交流讨论是新鲜的,讨论主题是上午才聆听过的报告讲座或者先前所走访学校的办学特色,讨论的内容则是刚出炉的真知灼见,有疑问、有肯定、有赞同、有思考,都是学员们第一时间的感受;交流讨论是务实的,许多学员当场就交流起了“业务”,计算着这个项目嫁接到自己的学校有多少可行性,那个项目操作起来成本多少、难度如何;交流讨论是有成效的,通过讨论学员们不仅消化了当天所获得的信息,而且久而久之不少学员之间都达成了校际联动资源共享的协议,有好的专家大家一起邀请,目前,各位学员正在将自己的收获进行汇总、整理。

四、个人自学,培养习惯

基地除了开展有组织的集中学习之外还要求学员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个人自学,自学的内容则要求以经典理论著作、教育教学著作、经典企业管理著作以及人文科学类著作为主。这样的安排,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员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与时惧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以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一位名校长的要求。

由于集中学习这种培训方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每周一次为时8个课时的培训也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培养名校长的实际需要,因此在集中培训的空余时间开展系统性的个人自学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也是切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因此,能否正确利用好业余时间也是名校长与优秀校长之间一道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我基地开班以来的情况看,“个人自学”作为名校长培养过程中的一种培训手段发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员们在这样的要求下已经逐步开展由浅入深的经常性学习,在自学过程中他们均做了大量有一定水准的学习笔记,这其中既包含了他们学习时候的思考和感悟,也与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问题,以及对于自己学校的发展有所帮助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通过自我学习,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办学管理方面还是在个人素养方面,学员们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其中最令人可喜的是,我基地的学员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培训后均已经养成了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的良好习惯,这种好习惯的养成将对其将来的进一步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过半年的培训,我们所取得的培训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学员们的成长有目共睹,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更加坚定,教育方向更加明确,教育观念更加先进,教育理论更加扎实,教育手段更加多样,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在他们个人得到大幅度跨越式提升的同时,其所管理的学校也都是一派欣欣向荣,学生全面成长、教师专业发展。除此之外学员与学员间形成了校际联动网络,大家相互支持,彼此依托,分享经验,取长补短,经过一学期的培训已经成为了有机运做的学习共同体。从我基地这方面来说,我们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作为培养名校长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帮助学员们无论是在教育思想、专业素养还是在实践手段或人际网络方面都实现了一定高度的提升,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培训,我基地为这些优秀学员打开了一扇通往名校长之路的大门,帮助他们迈出了“长征路”上坚定的第一步;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了不断探索、不断求知、不断进步的自觉;帮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官渡教育的欣欣向荣而不断努力、不断奉献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为教育的均衡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一年多的培训中,我基地做了很多事情,为学员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但我们也明白今天的基地培训只是第一步,培养名校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努力没有结束,努力才刚开始。在将来的活动中,基地将不断整合资源,引进优质的资源,学员间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理念。(昆明官渡区陈晓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合格家长参照
后一篇:教什么怎么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