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成长
(2022-08-28 07:39:44)分类: 家长篇 |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有的人说,我没有多少文化,我怎么教育呢?可以说,天下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大后有所成就,但是,事与愿违,最终,有的家长只是叹气,说是命中注定。其实不然,笔者浅薄的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材,至于孩子能否成材,主要取决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我认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是分阶段性的,幼儿阶段(0~7岁)、少儿阶段(7~13岁)、初中阶段(13~16岁)、高中阶段(16~18岁)、大学阶段(19~23岁)以及进入社会后都是分阶段的。所以应该分别对待。
在此,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注:仅限幼儿阶段和少儿阶段),与各位共同探讨,通过探讨,希望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
幼儿阶段(0~7岁)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有的人说,幼儿阶段,孩子能学什么啊,有条件的送到好一点的幼儿园,条件不好的就一般点,再不行就请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带,表面上看,这说法没错,不过,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团结和友爱的家庭环境。到上幼儿园时,根据自己的条件送孩子到幼儿园感受与小朋友相处及接受老师的初步教育。
在这一阶段,尽量不要把孩子交给任何人单独带,千万不要找借口说什么工作忙没时间之类似的话,若工作忙没时间哪要孩子做什么,既然要了,哪就要为孩子负责,这是一个成熟人最基本的责任问题。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因为这一阶段,家庭每一成员的一言一行对对孩子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力所能及的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团结和友爱的家庭环境,要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启蒙教育方面的书籍材料,每天抽一点时间读给孩子听,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游戏和手工,周末带孩子到公园或书店去玩,让孩子感受与外界的接触。做好这些,就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如听力、语言、动手能力、礼貌习惯和与外界相处的能力,从而逐步的养成了爱读书、懂礼貌的好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最基础和至关重要的,而且这些都是在玩中学到的。
有人说,我没多少文化,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教好,其实,对于幼儿的教育,也不一定要有多少文化,关键是积极的态度,若是态度没端正,文化再高也教育不出好的习惯,如有的父母一字不识,但特别注重对孩子的礼貌习惯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后来孩子在成长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都是积极进取,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相反,有的家庭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父母自身的文化条件都很好,但由于没有注意对孩子进行行为教育的培养,只是提供了物质方面的满足,至使孩子产生了很多不良的习惯,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朋友,家庭条件很好,夫妻双方都是大学毕业,工作都是高收入,孩子出身后,一直让父母帮带,自己除了工作时就爱玩,对孩子几乎没过问多少,在孩子上学方面,从幼儿园起,在当地就上最好的学校,期间安排孩子参加这样或哪样的兴趣培训班,请家教,可以了吧,可事与愿违,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非常不好,最后勉强高中结业,由于家庭条件好,所以考不上国内的学校,哪就送到国外去读大学,回来好呆也是个留学生吧,就这样,把孩子送到了国外,几年回来后,还是老样子,最后,小两口才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失败,可为时已晚,夫妻两真是后悔莫及啊。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这两个典型的事件,说明一个问题,对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的行为教育,让孩子学习人与人之间的正确相处,养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育,一定要高度重视, 只要坚持,我相信每个家庭都一定会有收获的。
少儿阶段(7~12岁)是培养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关键时期
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养成自尊、自强、有爱、会学习、会工作,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