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更是对当代青少年的殷切期望。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建设主力军,加强自生的道德教育与党的建设是一项紧密相连的艰巨任务。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关系到我党的存亡与发展。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熏陶各种良莠不齐的风气和观念冲击着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黄、赌、毒、黑”等现象再度滋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思想对青少年起着耳濡目染的“墨”化作用;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虑,青少年生活中不良习惯日益突出,吸烟、酗酒等现象引发潜在健康威胁;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现象突出,传统文化缺失,受商业文化影响较大,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通病,社会责任感弱化。
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成长中思想建设体系尚不健全。青少年思想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滞后,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不足。青少年失学、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青少年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处置方面尚未建立严格的程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司法、审判以及对青少年犯的监管、帮教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化。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担当家庭问题是青少年出现行为偏差,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四种类型的缺陷:不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管教不当;家庭不健全;家长素质不高。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方法不当,教学管理不严,对青少年疏于关心,放松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不法经营者贪图眼前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引诱、教唆青少年养成不良习性甚至违法犯罪,加上青少年群体思想传播上存在文化认可缺失,这些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少年犯罪等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相称。关心青少年思想建设问题,是加强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成长中的思想建设问题,成为当下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青少年处于正在成长的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在接受正确教育能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变成最优美的风景画,但是也会受到不良思想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可能在思想中涂上污浊的色彩,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建设情况,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未成年公民道德建设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动力和道义支持的重要任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统筹各方面力量,挖掘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格局,使青少年成长中呈现出积极健康发展的态势。
首先,学校、家庭要有正确的引导机制。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学校在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建设中德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把德育教育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评,纳入学生评优、升学考核指标序列,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空中家长课堂、网络家长学校,面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庭和社会都应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自觉摒弃不良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媒体及文艺作品都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力戒对青少年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接触环境的净化和整治
对网吧、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进行专项整治,严格经营制度,对违规接纳青少年入内、超时营业的,坚决予以取缔,并持之以恒地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成果。
对媒体相关的的宣传以及影视传媒的播放内容进行审核和把关,用一些优秀的节目和内容吸引青少年,并净化青少年接触的传播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作用。各类大众传媒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媒体,要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为己任,向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各级各类媒体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坚持集中性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及时报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和先进典型,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督促事情得到处理落实。
整治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对于黑网吧和涉及黄赌毒相关的场所坚决取缔,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
第三,强化各方力量,加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建设工作措施。
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建设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青少年内外活动场所建设的加大投入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活动方式,避免过早流入社会场所。制定青少年成长思想建设工作责任考核考评体系,对各个社会和事业责任单位、部门的工作情况定期评估通报,奖优罚劣。严肃查处未成年思想建设方面的不作为行为。对拒不履行职责或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问题,需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对其进行从重处罚、处理。
第四、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整合作用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协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变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平台。青少年社会教育既要坚持有青少年宫特色的实践活动,又要大力发展如基本的生存技能、人格成长教育、社会道德形成教育、社会认知和社会性行为教育、科学素养教育等青少年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通过参与型、互动型、体验型的活动和课程,在培养青少年社会态度、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有所作为。
第五、通过文化的渗透在青少年思想建设中起到的引导作用。
从青少年成长进步的需求出发,积极鼓励理论工作者、作家、艺术家、科研人员等深入生活,深入青少年,适应青少年的欣赏情趣,精心策划选题,创作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化游戏等出品相关内容,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
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在校园、社区、青少年宫有组织的建设一批绿色网吧试点,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对于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等不健康内容进行封堵,积极打造绿色、健康的网上文化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少年有志,国家有望。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成长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我们的党也才能永葆生机。(昆明官渡区李丽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