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建校园
(2022-05-27 07:09:45)| 分类: 管理篇 |
我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保和街,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2007年9月,个旧市教育资源整合将原保和小学并入我校办学,我校成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小学部6个教学班,初中部9个教学班,专任教师39人(小学教师12人,初中教师27人),学校拥有在校生515人,小学生110人,初中生405人,其中住校生有332人,少数名族有彝族和傣族,占全校学生数的90%左右。学校距离个旧市区虽只有28公里,但所在地保和乡,是典型的农业乡,主要经济支柱就是农作物,是全市最落后的乡,由于学校地处贫困山区,信息、视野有限,所以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上同市内其他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通过“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我校也进行了一番旧貌换新颜,新的学生宿舍楼、教师廉租房、篮球场、教学楼、综合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校的校舍成为当地建筑中的一道令人羡慕的风景线。
虽然校舍焕然一新,但学校的制度建设、绿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中,所以还谈不上有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我认为要朝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结合目前学校的实际,制定并认真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里有好多制度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制定的,已经和现在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有的制度虽然有但仍需更新完善,有的制度只见制度不见执行,即便执行也是对人不对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画出规范的“方和圆”就必须要有规范的“规矩”,同样学校要能健康,良性地运转和发展,就需要规范的、符合实际的各项制度,并且要能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第二,对校舍的利用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新校舍建起来了,如何利用才合理并发挥最大功效,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拿教师办公室来说吧,因为学校小,有的学科只有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在不同的年级都任课,这样为了方便备课,这个老师便在不同的办公室都有办公桌,还有同一学科的老师在不同的办公室办公,这样同学科的老师之间交流起来就不太方便,交流的机会也较少。结合学校实际,如果将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教师编在同一个办公室,这样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同学科组之间的教学研究。
第三,加大校园绿化建设。校园美不美,不能观看校舍的新旧和设计风格,还应该有绿叶的衬托,优美的绿化建设,除了能让人眼前一亮外,更重要的是增添了育人氛围,让师生在花园般的校园里生活和学习,让学生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提升品格。
第四,让校园了充满文化气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前学校做了文化墙,宣传栏,将国学经典,名人故事,安全常识,党建文化等绘在墙上,装在宣传栏里,一时间校园里增添了文化气息。这样很好,但还不够,我们在这些的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些,比如将师生的书法,绘画,文章等作品设计在楼梯走廊的墙上;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设计在相应的醒目位置;在宿舍、食堂、教室、绿化区的地方增添“三节三爱”和“文明礼貌”及“安全教育”的提示语;在各层楼,各班悬挂励志标语并定期更换等,总之,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以文化来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
第五,潜心挖掘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教学。山区的孩子勤劳而朴实,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也是有潜质的。自2015年以来,学校积极学生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如民族团结作文比赛,森林防火绘画比赛,消防安全手抄报比赛,中小学校园啦啦操比赛,中学生田径赛,中学生篮球赛,中学生足球赛等,在比赛中学生们获得了一张张的奖状,收获了喜悦,收获了自信,更凸显出了一部分文体苗子,这样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孩子们必然会成才。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人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初衷。(云南红河州赵家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