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精神安慰
(2022-05-18 17:04:44)分类: 随笔篇 |
抖音中常听见调侃“哎哟!我的妈呀。”
听多了反感。但转念一想,“喊妈“的日子多好啊!
可惜很多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啊!
五十年前,至少每周抑或每月总能见到妈那么一两天,对她也能喊一两声“妈”。当妈的也会高兴地回答一声“嗯”,然后,痴情地看着她面前这个熟悉而又逐渐陌生的儿女!真正的“痴情父母古来多啊”!
那一年,母亲患老胃病已几十年了。没条件去检查,胡乱开两付中药熬熬吃,也许是心理安慰的作用吧,仿佛病就“好”了。这一次
“教书人是一个钉子一个眼啊”,“我耽误不得啊
在学校,课余的时候,总时不时想到妈。
我出世三个月,父亲就走了,有人就说我尅父母,于是送人压长。解放后,当了民兵队长的大哥把我背了回来。妈也许认为她亏欠我什么
能有“喊妈的日子”
看着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喊着妈妈”要“肯德鸡”、“麦当劳”时的那份耍泼表现出来的“韧劲”
当孩子头疼脑热时,当妈的急得“巴不得”让子女的病生在妈妈自己的身上。长大了的儿女是否也想过当年的“妈妈”是这样对待过我们自己呢!是否反思过自己是如何对待父母的。能反思一下,在“亲能待”时,多喊几声“我的妈”多好!
当自己的“妈”随着“儿女“而立”、“不惑”、“知天命”、抑或“耳顺”时,喊“妈”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少了吧!
人们高兴时会“妈呀!”叫一声,这一声未必就是孝吧!悲伤欲绝时,也许会哭天抹泪地喊着乃至拍着大腿喊几声“妈!妈呀!“那也许是想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吧!
参加过农村办“丧事”的人,也许会有感受,那些“哭灵”的人中,不乏也有向逝者“诉苦诉冤”的人呢!这就是“五颜六色”的“人性”表现。
“喊妈的日子“真好!妈在世的日子请多喊几声吧!不要再拿来作“抖音”的“填充料”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