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案思考
(2022-05-17 07:14:32)分类: 研训篇 |
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但
它不能成为题海的“遮羞布”,不能让它谈化了“语文味”。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更多的要着眼
点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是语文素养的培育、情感熏陶和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学案不
仅要考虑学生的学,更要考虑教师的讲如何适应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学案编写的质量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关键。语文学案既不能成为题海练习案,也不能成为
“语文味”的杀手。因而,在编写学案时要精练,要突出要点,体现语文学科特色。
这样才能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体现语文味。学案在语言训练上,要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情感上,要得到熏陶感染;在学习方法上,能够得到感性认识;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
这样才能使学案发挥效应。
主问题层层展开。学案要抓住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要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让学习脉络清晰明白流畅,学生在使用中感受到清晰的思路。这样大大缩短了阅读途径,提高了阅读
效率。学案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的重点不大可能一一深入探究。编写学案、教学时不能只把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作为研究的对
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学案中要重点突出,而以前的学习目标则可以轻。要以单元整组运
转的取向鸟瞰一篇篇课文,清楚地分辨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在学案中找到
位置,逐步落实。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案在编写时,要留有教师讲解的时间,但让学生
读、思、议论的时间要长,这样才能体现“语文味”。
自己弄不明白的,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如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中国古典名著”专
题,事情与情感都和学生距离比较远,这是学案无法引导的,这时教师适当补充讲解故事背
景,有助于理解课文。讲解不是课堂的主角,所用时间要短,但必要。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课文,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感知课文。每篇课文的初读,留给 5 分
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的思考,长时间的讨论交流。如《林冲棒打洪教头》里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突出
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关键句段都要能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而
后才是教师的反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