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本教研
(2022-05-15 07:27:39)分类: 研训篇 |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善于培植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挖掘教师的潜能,又要培养教师的能力,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阵地。
1、把教学常规抓出成效便是最好的教研创新
“备、讲、批、辅、测、研”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教学常规,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南京夫子庙小学了解到南京市教育局把“备、讲、批、辅、测、研”(“六要素”)作为提高教师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要求辖区内各学校加强研究,把以上“六要素”变为“六认真”、“六抓实”,从教学常规的研究抓起、从教学细节抓起,把常规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便是最好的创新。发达地区的教育及学校均能关注并落脚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更何况是我们呢?
2、好教师是“磨”出来的
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多磨课、磨好课。使上课既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成为教师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和个性展示的窗口。第一,开展“四级”校级公开课研讨活动,即新教师过关课、师徒结对汇报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改专题研究课。第二,开展学校之间的教学联盟活动。我们所到过的江苏的每一所学校,除了主管部门安排的手拉手学校外,他们都能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自主的与周边学校达成友好联盟,定期召开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达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赢共享,并充分借鉴外校的成功经验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第三,支持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省的各级各类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
3、让课堂教学研究回归“本真”
新课改以来的课堂教学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到一片迷茫,再到冷静的反思,最后回归到本真课堂。在“苏派”教学高层论坛上,江苏教育界的名家大师们用“精简而丰富、灵动而扎实”概括了“苏派”的教学风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认为教学应该“精简地走进儿童、灵动地为了儿童、丰富地发展儿童”。常州市星韵学校倡导的教学风格是“简约而丰富、质朴而生动”。以上七句精练的语言应该就是对“本真”教学的最好诠释。我想,摒弃功利、褪尽修饰,停止热热闹闹的表演,静下心来扎实有效地开展本真课堂教学研究,把教研课、示范课上成优质的常规课,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从中找到教研课与常规课的结合点和促进点,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本真课堂教学研究应该才是我们教师乐于接受的教学研究活动,才是师生最大的福祉,从而避免了听着教研课(示范课)激动,回到常规课不敢动也不知道怎么动的局面。
4、让名师当好领头羊
优秀教师尤其是名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名师(十分突出的优秀教师)是可悲的。学校要想发展就应该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几名甚至一批名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长效机制,让他们当好领头羊,去影响、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使教师群体形成你追我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最终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造就优秀的教师团队。我们学校目前有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虽然还没有在省、市、区影响力较大的名师,但已经有几名十分优秀的教师,在积极培养市、区名师的基础上,我们将尝试评选学校自己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授予他们校级名师的荣誉,让他们带着荣誉和责任去工作、去探索、去奋斗,最终必将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