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他做好
(2022-03-21 14:13:32)| 分类: 随笔篇 |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融于班集体,维护班集体,彼此友好相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学业提高与成长。家长可以从五个方面指导孩子融于班集体,与同伴友好相处。
1、自觉遵守班规校纪。对新生的班级,学校一定会提出统一的纪律和要求,班主任也会组织学习学生守则,制定班规,进一步细化各项要求。原来的班级,班主任也会针对存在问题,强调新的纪律和要求。家长都要知晓,并要提醒督促孩子记住,自觉遵守。这是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遵守,就会引起同伴与老师的反感;如果如果多次违纪,必然影响班级荣誉,招惹多数同学的强烈不满,这就毁坏了孩子与同伴的正常关系。
2、完成班级规定任务。包括:按时交作业,轮流扫教室,擦黑板,校园场地保洁,学生自治值日等,教师还会指派一些应急的任务,都要提醒孩子认真完成。这些也都是学习,家长要提前引导,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约束,与同伴保持和谐的关系。
3、与同伴正常地交往。提醒孩子做到:团结同学,互相帮助,说话文明,着装整洁。不说粗话,不动脚动手激怒他人,同伴不小心得罪了自己,不与计较。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借别人的学习用具,要及时赔还,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想得细一些,提前打预防针,避免孩子与同学发生摩擦矛盾。
4、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学校组织课外活动、特长训练、运动会、文艺演出、外出参观等活动,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报名参加,督促他准时参加。班上组织小干部自荐、竞聘,家长要鼓励支持孩子大胆参与,实践锻炼。凡是学校倡导的活动与事务,都鼓励、支持、帮助孩子大胆参与,勇敢担当。这样,孩子就处在班级同学的前列,能赢得同伴与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孩子就会产生珍爱集体,自我尊重,尊重同伴的情趣。
5、教一点处事的方法。家长要挤时间,找机会,多与孩子聊天,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针对孩子遇到的事情和问题,教他一点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使孩子能够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不损伤同伴间的关系。
孩子在中小学期间,家长能够从这几方面去引导,再结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灵活地作些调整、补充,孩子就能较好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家长与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就能不断增强,也就为孩子学业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