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培养孩子的技能

(2021-01-18 06:15:45)
分类: 家长篇

           昆明嵩明县  李凤米

一、引言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迎来美好的成功,而有的孩子只能等待凄凉的失败?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什么都能得心应手,成效显著,品学兼优,而有的孩子单是课本知识就焦头烂额,步履维艰?

古往今来,很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神经学家都做了很多的研究,有人认为区别在于情商和智商的不同,有人提出起跑线的问题,美国《纽约时报周刊》编辑保罗·图赫经过深入而持久的研究,提出了“性格”的力量这一核心要素。通过多年从事心理学和青少年成长动力的研究,加上在李中莹老师学问和课程里不断浸泡,我发现,“自信”作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人生哪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同时,如果只是把自信作为一种概念或者一种感觉来加以强调,只会是空洞的说教,对青少年的成长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如果把自信作为一种技能来训练,将引领青少年走向成功和幸福的未来!

二、    什么是自信

李中莹老师常说:“说不出来做不到,说不清楚做不好”,那怎样来界定自信呢?我认为,“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并让自己反复处于这种感觉和行动中直到心想事成的一项技能。”比如说投三分球,不是说我很自信我有满满的自信,嗖嗖嗖,我就可以投进去的,除非是级别很高的运动员,要么除非是意外。首先要确定自己想拥有这种能力,并确信自己可以做到,然后要在篮球和篮球场中去找到投篮的美好感觉,接下来就是花大量时间,持续反复地不间断地去练习投篮,必要时还需要请教练,这样,假以时日,当自己站在球场三分线外,能够准确投进三分球时,自信就来了。所以,自信是建立在“想要+感觉+行动”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盲目地自信。不是说泰坦尼克号要触礁了,你高举着自信满满的双手说“没问题,我可以搞定,因为我自信。”

三、 怎样有效培养孩子的自信

在培养自信的过程中,有一个元素非常重要,那就是“肯定”!有研究资料显示,孩子如果在18岁之前获得过五千次以上的肯定,他(她)的人生注定是美好成功的;相反,一个孩子如果18岁以前获得的肯定很少甚至经常被打压,那他(她)的人生基本是失败凄凉的,即使某些方面成功了,其整个的人生也是不幸福的!所以,在培养自信这项技能方面,给不给肯定怎样肯定给予多少次的肯定,直接决定了自信培养的最终效果——尤其是来自家长的肯定。

一个不断获得家长、教练和自己肯定的篮球运动员和一个不断被家长、教练、自己经常否定的运动员,最后的结果基本是可想而知的。运动员如此,学生如此,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都是如此的。

“LM自信培养五元素”提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        兴趣,就是引导孩子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第二,        目标,就是引导孩子明确自己通过这件事想要的结果。

第三,        感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已经得到结果的那份感觉。

第四,        练习,就是激发孩子做这件事,反复做,反复做,同时不间断地给予孩子肯定。

第五,        小结,就是达成目标以后给予仪式性的肯定。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兴趣,引导孩子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从他们喜欢的事情着手是最有效的方式。美国有一个很特别的父亲,他有三个孩子,从小他就对孩子们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一直做下去,如果长大了你养不活自己,爸爸负责养你。他从未过问过三个孩子的学习,相反的是每一个孩子不仅学生时代品学兼优,而且成年后每一个都成为了美国上流社会的精英。目前我们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只是在学习方面,尤其是考试成绩,孩子考试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不少家长对待孩子脸色的晴雨表!其实,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暂时不够好,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看到他作文写得很好,或者他在某一个学科的某一个方面比较有优势,包括踢球\唱歌\化妆\甚至是打游戏!陪着孩子一起发现或寻找,只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自信的培养就有了基础。孩子的自信培养起来以后,孩子的学习自然会慢慢好起来,因为,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其实是塑造孩子坚毅品质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静待花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浪子回头,需千锤百炼。若要孩子改变行为,我们家长首先需要改变观念和态度,修炼足够的耐性。

  第二条,目标,引导孩子明确通过这件事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葡萄牙灵性导师彼尚老师一生受用的人生箴言就是他父亲送给他的一句话“孩子,你想要,你就行!”他传奇而富足的一生,正是不断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去做,然后就做到了,于是越来越行,越来越成功幸福。从培养孩子自信技能的角度来讲,“明确想要的结果”就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

么?比如孩子喜欢作文,那就引导他看看是写出更好的文章,还是提高作文得分,获得更高的语文成绩,成为班级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成为一个文艺青年乃至作家。比如中高考,几乎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对这两场考试产生了过度的焦虑,走进他们才发现,其实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考哪一类学校,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可以达到的分数去想去要,而是盲目紧张,盲目恐慌。对高考的孩子们来讲,大部分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读的专业和院校,知道的,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一本线了,他们也紧张,那些再努力分数也达不到本科线的但是考一专二专一点问题没有的学生,他们也紧张!如果明确了自己想读也可以读的院校,锁定录取分数去努力和准备,基本是可以达成的。即使考试过程偶有失误,锁定了自己想要读的专业以后,只要珍惜大学在校时光,就读的院校高一级或者低一级,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所以,中高考之前,引导孩子确定升学目标确定到达分数,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不是真的想要,

特别重要。

第三条,感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已经得到结果的那份感觉。

海豚闻到咸鱼的味道,会跟随训练师做指引的动作,猴子看到香蕉,也会按照驯兽师的要求作出反应。对大多孩子而言,你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身份,他就会赋予这个身份相应的行为。比如你封他“灯长”,他会在教室的照明灯管理上做一些事情,你封他做“水长”,他会在班级饮用水的管理方面尽职。在培养自信的过程中,如果把孩子想要的结果设想为已经达成,孩子会带着美好的感觉去做相关的事情。会激发他达成目标的行动力。比如让他想象自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那他在读书写作的行为方面就会有更多的行动;如果让他想象自己已经顺利考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并且十年后学有所成被母校请回来做报告,那么他中高考的冲刺力度会大大提高。李中莹老师在自信养成的公式里,把感觉放在了第一步,足见其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先对一件事情有感觉,才会有下一步“尝试”的行为,尝试多了,有了一些经验,于是形成能力,能力被肯定了,自信便就形成了。《简快身心积极疗法》里有专门的“时间线实践目标法”,就是教如何引导感觉的,在“简快”课程里会学到更加准确有效的引导方法。

第四条,练习,激发孩子做事情,反复做,反复做,同时不间断地给予孩子肯定。巴西著名的本体治疗大师亚雷老师曾经说过:即使你有一千万也不能停止练习。在培养自信的过程中,离开大量的反复的练习,直到培养出自信本身需要的那份能力,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爱迪生没有持续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他发明不出电灯;肯德基上校没有两年持续不断寻找加盟商的努力,第一家肯德基不会出现,更不要说世界连锁店;《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没有持续12次写作投稿的坚持,世界级大片《哈利波特》不会诞生……当孩子找到兴趣点,明确了自己最想要的目标,且拿到很好的感觉后,朝向目标不间断地练习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心想事成,这是一个务必坚持的环节,也是培养孩子“坚毅品质”的重要渠道!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运用“无限肯定”的方式加以守护。当孩子行动几次效果很小甚至失败的时候,正是家长用“肯定这一心理战术”成就孩子自信的时候。其实,很多孩子自信的能力,都是被智慧的家长训练出来的,很多孩子的成功,都是家长用培养自信的方式缔造出来的!相反,很多孩子的失败,也是被家长用无知的否定和打击制造出来的。“你不够好”、“你怎么可能做得到”、“你不行”、“你看人家XXX”,正是这些砒霜一样的语言,扼杀了诸多孩子的自信,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如果说高速公路的成本是用百元面值的人民币铺就的,那么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的未来有多宏远,是家长用肯定与赞许的语言数额搭建的,如今,自负的孩子凤毛麟角,自卑的孩子比比皆是,而更加让人痛心的是,众多的家长朋友们,因为担心孩子自负骄傲,还在拼命打压那些好不容易有了一些自信的孩子们……男儿膝下有黄金,家长嘴里有孩子的前程!

第五条,小结,达成目标以后给予仪式性的肯定。创伤是未完结的事件,事件未完结,均会留下程度不一的创伤。引导孩子做一件事情,需要一个圆满的完结。否则,事情做了,不仅成长的动力拿不到,而且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遥遥无期的疲惫感,之后慢慢丧失行动的感觉和兴趣。正如一些老师不断布置考试不断布置考试,考完试后不总结,或者总结尽是说学生的不足和失误,这样学生们慢慢就对这类老师的课程不感兴趣一样。在自信目标达成以后,家长需要找一个特别的时间和地点,与孩子一起总结整个过程,再一次肯定孩子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引导孩子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强化甚至放大这种自信的感觉,并学会把这种能力和感觉用到人生的其他方面,这样,自信的培养才算完成一个单元,有了真正的效益。

重智商的人说智商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因素,重情商的人们说情商在人的成长中占核心地位,心理学家多数认为:人生轻松成功快乐满足过程中,情商占80%,智商占20%,我当然认同心理学家的观点,同时,在情商的元素里,一个人自信的能力有多少,决定了其情商的高度和人生的高度有多高。让我们学习做智慧型的家长,学习用智慧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当孩子掌握了自信这个核心技能以后,开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全新的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新世界,那是迟早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