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0-11-07 06:49:36)分类: 管理篇 |
嵩明县位于昆明市的东北方向,属于昆明市的一个卫星辅城。现有人口约32万。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000人左右,在编教职工约400人,分为三个教学点。县一中在县城,实验中学及县四中分别位于杨林和小街两个乡镇。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殷切希望,给嵩明的高中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1、学校方面
嵩明县三所高中均属于二级一类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管理理念、教育水平、学生升学率等等,与昆明优质学校相差盛远。三所学校所处区域位置不同,导致学校之间在地里环境、区位优势、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教育教学设施配备不均衡,生源分层明显。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平等的竞争平台,教师间缺乏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导致许多教师工作不尽力,工作热情降低,得过且过。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嵩明教育的发展。
2、教师方面
由于受到教师编制的影响,嵩明县近几年来新招聘的教师数量远远少于离退休教师数量,许多学校多年来没有分配到一名新教师。教师老龄化严重,学校缺乏新鲜血液、缺乏活力。导致学校教师教学思维陈旧、教学方法老化、学校许多先进的教学电子设备,有大半的教师不会使用,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教师人数减少,老龄化加重,而加在教师身上的工作却在不断加重。学校内又缺乏对教师工作的一个合理评价机制,以至于许多教师在工作当中经常找一个比较对象,认为学校对自己不公平,向学校领导反映自己的个人问题,要求学校给予解决。若未解决,在工作中又常常抱有负面情绪,传播负能量。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不利。
3、学生方面
嵩明县距离昆明市约50公里,嵩明县高中办学条件与昆明相差甚远。近年来,由于高中招生政策的变化,每年中考结束,便有大量的优质生源选择到昆明就读。嵩明县每年有中考考生3100人左右,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者约600人,2017年,报考昆明一级一类学校就读的学生517人,2018年有533人。同时还有大量的学生选择到周边各级各类学校就读。优质学生大量流失,留下来的学生又进行分批次录取:县一中录取第一层次、县四中录取第二层次、实验中学录取最后一层次。这样三所学校之间学生在个人素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教学起来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4、管理方面
近年来,在嵩明几所高中学校中,学校领导的更换特别频繁。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期一般在3年左右,超过5年的几乎没有。这给学校的管理及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不变,甲校长制定出一套方案,实施一段时间,换了乙校长,全盘否定。又制定出一个新的规划、蓝图,过几年又被否定。因此,学校不断地在改革,推出新举,又不断地被否定,重新开始。重复循环,周而复始。学校的发展没有一个连续性。教师看不到学校的前景。工作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
在现在的学校内部,校长(包括学校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实权很少,许多工作均靠协调、商量来完成。公办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一旦职称晋级到了高级教师以后,便没有了个人追求,不管学校实际,一味地只追求少干工作、少做事。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若何安排班主任工作?如何协调教师的授课任务?如何搞好学校的管理?等等。
居于种种原因,嵩明县的高中教育在全市的综合排名一直处于后3名的状态。远远落后于其他县区,经常受到县委、政府的批评,得不到全县老百姓的认可。导致大家都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其它学校去读书。优质生源减少,教师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工作积极性降低,如此恶性循环,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差。
二、对嵩明县高中发展的建议:
1、调整现有的学校布局
一个地方的县城,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有丰富的各种资源及优越的条件。家长都喜欢把子女送到县城来读书。现在嵩明城内只有嵩明一中一所高中,其他两所均在乡镇。每年招生结束,家长均找各种关系,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子女转到县一中来读书,大量的学生涌向县一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压力。而县一中的学生,是中考结束后留在嵩明成绩最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一旦高考失利,嵩明的整个高中教育就彻底失败。所以,根据社会需要,适当调整现有的高中学校布局,把实验中学和县四中向县城靠拢。平衡三所学校在区位优势、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调整现有的招生政策,实行划片招生,缩短三所学校之间学生入学成绩的差异,让教师有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在教学中产生压力感、紧迫感,增强个人责任心。学校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相互提高。这样,才能促进嵩明高中的发展。
2、建立教师的评价机制
嵩明的高中教育,由于三所学校之间,学生入学成绩差异较大,在每次考试时,学生成绩分层比较明显。而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教师评价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仅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全部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导致县一中成绩高高在上,实验中学最差,县四中居中的现象。这对实验中学和县四中的教师打击很大。许多教师一味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出的成绩永远赶不上县一中,得不到各级部门的认可。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
我认为,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不能一味地只看考试成绩,而应该综合三所学校学生的基础来评价。重点评价学生成绩的提高、进步情况,体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付出。对所教学生基础差,但成绩提高幅度大的教师。在学校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以增强此类教师的荣誉感。而对于县一中的教师,应树立起危机意识。居于优越的教学环境中,教着优秀的学生,若不能教出好成绩,就应该考虑竞争上岗,让更优秀的教师来教学。
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要让教师在工作当中有压力、有竞争、有紧迫感,同时还要有动力。最终在工作中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发展。
3、实施教师和领导干部的流动机制
近五年来,嵩明县中小学教师的流动几乎处于停止状态。除了因工作需要,极少数学校领导有所变动外,全县教师就没有一人进行过工作调动。这对学校来讲,非常不利的。教师没有了调动,学校间就少了交流。时间一长,许多学校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看不到其它学校的变化、发展。只有教师的交流,特别是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轮岗交流,才能给学校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动力。一个人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必然要充分的适应当地的人际关系、教学环境。工作会更加的努力、尽职尽责。同时还会带来一些原来学校的思想、理念。这样就可以增加学校间的交流,促进学校的发展。
4、聘请专家型校长管理学校
在嵩明现任的高中校长、中层领导当中,均是从教学一线,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许多人都是教学能手,但论管理能力,却有待提高。由于现行体制,学校领导干部均兼任教学一线任务。许多人的教学任务甚至比一般任课教师还重。平常均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当中。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而学校校长,除了上课外,还要面对更多的会议、检查、汇报,处理各种学校问题、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等等。能用心来研究学校管理的时间也就非常的少了。再者,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都是嵩明本地人,在每年的招生、教师工作安排、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总会受到各种人情世故、各种社会关系的干扰,不断有人在“打招呼”、找关系,使学校的许多工作均不能按照正常的意图开展。
所以,改变嵩明的高中教育,聘请专家型校长来管理学校势在必行。专家型校长,在学校规划、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引进来的校长,可以不受当地各种关系的束缚,专心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
5、留住优质生源
现在嵩明高中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中考优质生源大量的流失。嵩明每年中考成绩前600的学生,大约有500多名到昆明及周边区县就读高中。优秀学生流失,高考质量必然下降。如此循环,年复一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社会对嵩明高中教育不满意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教育局到学校,再到教师,所有人都带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在工作。要改变这种状态,我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学校管理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各种责任心、增强家校交流、关心、关爱优秀贫困生等措施,加大学校宣传,提升学校知名度,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和培养。用他们的高考成绩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带领嵩明高中走出现在的困境。
总之,嵩明的高中教育走到今天的局面,是各种不利因素长期的一个积累、沉淀过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的面对它。要想改变嵩明各种教育的现状,这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以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期待嵩明高中教育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