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老校长下乡”培训有感
(2019-07-26 09:29:11)| 分类: 随笔篇 |
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本龙
通过培训我们看到了贵州省试行“老校长下乡”工作 “七个到位”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云南学习借鉴。
一、认识到位。从省教育厅到基层中心小学、幼儿园领导、教师都认识到“老校长下乡”工作是实现国家扶贫,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发挥名优老校长及其拥有教育资源的作用,能够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学校,弥补他们所需所缺,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校际交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贵阳市下乡校长说“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修文县久长镇中小学、幼儿园领导、教师说“被老校长帮扶是一种幸运”,这表明贵州省“老校长下乡”工作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此项工作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
二、组织到位。贵州省组成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现任领导与关工委领导共同负责组织实施“老校长下乡”工作的领导机制,为此项工作正常运作提供了组织保证,这是此项工作持续进行,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三、经费到位。贵州省实施“老校长下乡”工作,配备了专项资金。确定为老校长帮扶对象的中小学、幼儿园,拨给项目资金10万元,每月给下乡老校长交通工作补贴, 从经济上为帮扶学校快速改善薄弱环节,支持老校长下乡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管理到位。贵州省“老校长下乡”工作实施了科学管理,落实了各级管理的责任人和工作要求,明确了老校长的任务和职责,与下乡学校彼此配合的协议,签订责任书,细化工作流程和任务要求。平时过程管理和年终阶段考评都以责任书为依据,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
五、目标到位。贵州省老校长下乡工作确立了三年目标:改善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下乡指导的校长、名校教师帮扶团队、贫困地区被帮扶的学校,都着眼于这四个目标,联系实际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和工作内容,分学期逐个落实。这使此项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六、指导到位。老校长下乡明确了指导时间,指导学校,指导范围、内容、步骤、规则,多做学校管理的建议者、牵头人、联系人,着力建设帮扶团队和受助学校团队,形成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相互联系,同步发展的共同体。
七、措施到位。贵州省“老校长下乡”工作以部分学校为试点,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方式,“三个支持”的帮扶措施,举行启动仪式,挂牌建立“老校长下乡”工作室,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开展“校对校、室对室、组队组、人对人”精准帮扶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表彰老校长和帮扶学校。这些措施确保老校长下乡工作规范、持续地进行,短时间里获得了突出成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贵州省“老校长下乡”试点工作起步两年多,他们的一些做法切实可行,云南可以直接 “拿来”应用。在此“继承”的基础,云南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拓展、创新、丰富“老校长下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本人也有七点建议。
一、尽快拟定云南省“老校长下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此项工作的目的、任务、步骤、要求、措施,引领教育系统行政部门、关工委重视和实施此项工作。
二、建立“老校长下乡”工作整合协调机制。形成省、州市、县三层级组织协调机构,力求做到有领导机构、有责任部门、有管理人员、有规章制度、有专项经费、有定期考评。
三、建立“云南省老校长信息库”。拟定下乡帮扶贫困地区学校的老校长工作标准,遴选合适人选,以便使用。每年选入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名优校长进入老校长信息库,适应老校长下乡工作的新陈代谢,确保此项工作后继有人,持续发展,不断创新。
四、建立云南省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信息库。先做基线调研,搞清楚薄弱学校薄弱在哪里,需要外部帮扶什么,需要怎样帮扶。这样,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分期分类分批地实施老校长下乡帮扶指导。
五、开展“老校长下乡”工作培训和研究。分期分类分层级对此项工作相关的领导、校长、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保此项工作规范快速,富有成效。针对此项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共商对策。
六、建成两个持续发展共同体。在“老校长下乡”工作机制保障下,整合各地各校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名优学校、校长、教师帮扶共同体;建立受助学校全员发展共同体。以两个共同体的互动,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七、建立“老校长下乡”工作信息资源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