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论英雄3】从盲女到才女作家李芳洲之路——欧声光

分类: ○回忆录 |
【煮茶论英雄3】从盲女到才女作家李芳洲之路——欧声光
曾经大开大合的人生经历,如今成为笔下文字的来源,“有很多想法,想写下来。”文学创作,让她在喧嚣浮躁中静下心来。
李芳洲认为:“现在国人的体格已经很强健,心理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可以发挥余热帮助别人解决心理困苦,自己觉得很有价值,也很快乐。”
2011年夏天,偶然的一次文友雅聚,席间听到一个盲人女子的感人故事,更不可思议的这个盲人还在写诗!16岁开始写诗向来感性的我,返回红星路办公室的路上就拨通了从文友那里要来的电话。听筒另一端传来一个女子爽朗的声音:“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心血来潮也用盲文写一些分行文字。”电话里我们一见如故,李芳洲说一直喜欢读诗,也不晓得自己写的算不算诗,说要请我帮忙看看。 对于盲文我一无所知,更无法从纳鞋底一样的针孔,触摸辨认纸片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特殊印记。电话里我建议她找个助手,把盲文书写的手稿念出声,请助手在电脑上打成电子文档传过来。
那段时间,李芳洲不在成都,住在她养女李灵犀工作的广东,女儿早出晚归工作忙碌,身在异乡的孤独让她对文学愈加痴迷。过了几天,李芳洲的QQ邮箱收到通过助手发来的一首诗: 现代人比较容易积累财富/却不知不觉陷入孤独/男人虽有红颜/却大都是精神上的鳏夫。/女人们虽不乏靓仔相陪/有几个不是精神上的寡妇?/我试探着和朋友们讨论此事,/大都难以命中题目/快节奏,快生活,快工作,快娱乐/快恋爱,快上床……/什么都快得一塌糊涂/怎么也停不下,慢不下,理清思路/手机不停地响,网络一再提速……/谁能拯救慢不下来的中国人?/我看,只有宗教和虔心读书。 ——李芳洲《拯救孤独》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都会在他(她)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形成独特的文学气质。之后,时常接到李芳洲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探讨诗歌创作,分享阅读经验。电话里李芳洲说在广东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交流,精神上时常感觉孤独寂寞,很想回家乡生活。
3个月之后,她带着厚厚一堆盲文手稿回到成都,李芳洲成了与诗人冬青共同主持的“远山诗歌沙龙”的常客。当时,蜀汉路上“远山诗歌沙龙”,聚集了剧作家萧赛、军旅作家聂勋才、企业家陈显洲等老一辈诗人,时常有蜀中才子、海外作家诗人来访,朗诵活动交流频繁。 从用医术治疗疾病到投身心理疏导,再到萌生将心里咨询素材转化成文学作品,李芳洲走的是一条由外而内抵达心灵的道路,这条路对于一个明眼人来说也是荆棘丛生,盲人李芳洲一路走过来就更加辛苦。
2012年,62岁的李芳洲结识了武侯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银莲,这位女作家陆续帮她编辑整理出版了四本文学作品集,其中包括一本诗集。4月,在刊发于《现代艺术》杂志的一篇文学评论里,银莲这样评价她:“从她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安静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带领李芳洲走出了黑暗低谷,也可以让读者领会到一位坚强又温婉的女性灵魂深处的香味。”李芳洲第一本诗歌作品集《灵魂的香味》在书店上架签售。6个月之后,李芳洲散文随笔集《情感硬盘》——李芳洲心理咨询手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3年3月25日,民革四川省委、省作协、省妇联、省残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传递中国正能量——盲人女诗人李芳洲诗歌作品网络朗诵音乐会”容纳2000人的大型演播厅座无虚席。来自北京、云南、四川的朗诵艺术家与大学生共同朗诵了李芳洲的部分诗歌作品。北京呱呱视频社区现场连线网络直播,网上参与人数达到103万,各大新闻媒体持续跟踪报道。 高尔基说:“当上帝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眼睛看不见,李芳洲心中的理想依然散发着幽蓝的光。每天听书两个小时以上雷打不动,李芳洲的听觉灵敏,记忆力特别好。学会盲文之后,她习惯一手拿盲文板,一手拿盲笔做笔记。家里写满盲文的笔记纸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交谈中她随口说出的那些名言短句就是平时随手记录下来,刻印在记忆里的。
2017年,李芳洲短篇小说集《不给回来的爱情开门》出版。
李芳洲笔下诗歌作品语言的质朴,散文作品题材的宽广,小说作品有深度。较之于她的诗歌创作,更看好李芳洲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潜力。再次翻读李芳洲诗歌作品集《灵魂的香味》、散文随笔集《情感硬盘》,读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安静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引领李芳洲走出了生命中黑暗的低谷,也引领读者透过一位女性温婉动人的身姿,走进她坚韧笃定的内心,散发出思想深处灵魂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