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自传体长篇小说《野人之谜》(连载43)金蝶洞屋——欧声光著

(2021-05-08 07:00:07)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厅

新自传体长篇小说《野人之谜》(连载43金蝶洞屋——欧声光著

   

        独醒起床,做早饭吃了,走出古松树屋,关上树体门,依然找不到金斑喙凤蝶,便呼唤青牛道:“嗯呀!嗯呀!”

        青牛回应道:“嗯呀!嗯呀!”就从野狼洞里走出,来到独醒身边,听从使唤。

        独醒翻身骑上牛背,用牛鼻绳拍着牛身,示意牠往北走,去寻找昨夜梦中的路。青牛熟悉古松大山及周围的路,慢慢行走在上有绝壁下有悬崖的山腰小路上,翻山过去,进入没有去过的深山,青牛放慢了脚步。

        独醒回忆昨夜梦中去过的地方,已经模糊起来。他干脆让青牛去寻路,走在没有路的小路上,青牛也寻路难。牠看见地上有一个动物在前面行走,便跟它走。

独醒粗见地上那个动物,好像是一只耗子。细看,正是他剪掉了翅羽的椋鸟,感到它恶心,不愿再看,便拍着牛转回来。他这样来回行走,却迷失了方向,不知昨夜梦中的路在哪里。正踌躇间,他抬起头,看见一只蝴蝶,正在前面飞舞着。细看,正是金斑喙凤蝶。

独醒高兴起来,便用牛鼻绳拍着青牛身子,示意牠朝着金斑喙凤蝶飞舞的方向往北走。青牛驮着他,翻山越岭,穿林过沟,爬过高坡,山上多怪峰,想什么就像什么,有的像巨桃,有的像螺蛳,有的像笔架,如雕如塑,妙趣横生。云遮雾绕,偶尔一露。

他跳下牛背,牵着青牛,看着金斑喙凤蝶,进入一条崎岖的自然小路,来到半山腰。上面是高高的石壁,下面是深深的悬崖。中间的半崖绝壁间,有一道长长的盘石槽。进入石槽,上有石檐,下有槽道,右边是石壁,左边一道长长的天窗。石槽尽头,悬崖中间有个阳台式的崖台,向阳的一面,被一片高大的青松翠柏遮挡着。独醒见那只金斑啄凤蝶,飞进了崖台阳面高大的青松翠林里。他进入林中去看,发现高高的树枝上,歇息着许多金斑啄凤蝶。原来,椋鸟不居高处,金斑啄凤蝶的栖息地却在这里!金斑啄凤蝶平时飞得很高,一般蝴蝶是无法相比的秘密,次第解开。

独醒穿过青松翠林,进入一大片长满绿草的开阔地,他在后面的崖腔里,发现一个十分神奇隐蔽的自然山洞,前洞口约八尺来高六尺来宽。独醒叹道:“这地方,连神仙也很难得来,真是太神秘了!”

独醒把青牛拴在洞前的石柱上,借着日光的反射,轻轻走进洞中。稍歇片刻,略见洞景轮廓——前洞进深约19米来长,横向约9米来宽,地面平展,不燥不湿,没有异味,气温宜人;后洞分下、中、上三层。下层温和,内洞口一人多高,与前洞相连,地面平展,进深约16米来长,横向约6米来宽,后头有个两米来宽五米来长的清泉池,里面有泉水可用,气温如春;下层中间左洞壁向上有一个半环形通道,向上通向第二层,可感中层温暖,地面平顺,不潮湿,进深约7米来长,横向约5米来宽,气温如初夏;中层右侧壁向上有一个可容人行的通道,通向第三层,进入其中,可感上层略凉,地面平顺,干燥,进深约5米长,横向约3米宽,气温如初冬。

独醒把奇洞看了个大概,出来站在洞门前,再度打量一番,感叹道:“山洞啊,你已有上亿年阅历,你能有记忆吗?”山洞不语,就那么背靠高山,面临高崖,像一个思索的隐士,孤独清高地隐蔽在高山深处。

  独醒骑着青牛,从原路返回古松树屋,带上锄头、斧头、砍刀、锥子、凿子等等工具和火镰、锅灶、白米、白面、面条等等生活用品,再来神奇的古洞。他剔下树枝棍,在洞前青松翠柏边缘悬崖前面地带打上栅栏,让青牛放心地到洞前那一大片开阔地上去吃草,自己对神奇山洞进行整理。他先到悬崖绝壁里长长的内盘石槽前面,垒了个到此为止的石头掩体墙,谨防外侵。他把长长的内盘石槽里的路修整顺畅,把古山洞口修饰成为原始洞宫般的入口,把洞内整理成为三层洞屋——把前洞修饰成前厅堂兼书屋,设置石底铺木面的桌、凳、书橱,书桌;把后洞分为上中下三层屋子;把后洞的下层做为厨房,设石桌、石凳、石灶,石炉,从洞外捡来干柴,供做饭使用;把后洞的第二层设为卧室,设置石木结构床、椅;把后洞的第三层设为石屋储藏间,分别设置山药储藏间、山果储藏间、土豆与红苕储藏间、蔬菜储藏间。独醒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初步完成了对古山石洞的开创整理。

他又骑着青牛,来到“木棚别墅”前面自己开垦的土地上,挖出土豆,到官渡口去买来红苕种来栽上,再把土豆装进麻袋,用青牛分批运送到储藏屋里。又把“木棚别墅”里剩余的旧木板,运来铺床,铺桌,铺椅,铺凳,道筒。接着,他从古松树屋里把书、报、纸、墨、笔、道筒和米、面、豆、菜搬到这里来。他上午在开阔地里劳动,下午看书,夜里写字。他在洞前用镰刀雕刻上“金蝶洞屋”四个行书字,开始新的山洞生活。

独醒把洞前的开阔地一分为二,开垦出来,左边用来种包谷、土豆和蔬菜;右边用来种草做牧场养牛。闲时,他去观赏那些无声无息翩翩起舞的金斑啄凤蝶。

那天,他吃过夜饭,来到洞门外绿草地上散步。他透过青松翠柏林间,发现悬崖对面的远山上,闪耀着银白色的光亮,引起了他的注意。过去,他听婆婆说过,夜晚放光的地方,下面就有银子。他想去探个究竟,又苦于夜色太暗,加之山高路陡,无法前往。

        第二天,他骑着青牛到了那里,在阳光下观看,什么光也没有。一到晚上,再看对面远山上,又闪耀着银白色的光亮。

为了探明究竟,他白天在松树上采来一包松脂,放在自制的石盘子里。晚上,他独自带上锄头,把石盘子里的松脂点燃为灯,照着他朝闪着光亮的远山走去。他担心松脂灯被风吹熄,只得小心翼翼,待踩稳了第一步,再探出第二步,慢慢行走。他下坡,过沟,再上坡。距离越近,那片地就越亮。他大约走了半夜,终于走到了那片发出光亮的地方。他把松脂灯光放在一旁遮住光亮,见那发光地面上的一草一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地上没有野鸟野兽,一片寂静。

 他来到土地发光发亮的中心地带,举起锄头,挖开浮土,更加光亮。忽然间,一股灵光忽然涌上心头,他好像一个地质队员,突然发现了金矿那么兴奋,那么激动。原来,下面不是银子,却胜似银子——一棵被泥土埋没了多年的古老而巨大的青树体,终于露出土面了!它既没有腐朽也不是化石,呈现出银白色的树体,发出银白色的光亮。它仿佛不甘心自己被埋没,埋没了也还要发光发亮!树,他见得太多了。被埋没的树体,他也见得不少。但被埋没在地下多年的古青树,还能透过地面发光发亮,他还是第一次发现!这是不需要发电的自然光亮!这个新发现,给了他一种新的境界。他说:“老子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也!”他在深夜里出土被埋没在地下多年的古青树,是他人生路上的奇迹,被埋没过的古青树的光亮,给了他新的艺术感受力——精神品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开风气之先,承前启后,或集大成者么?于是,精神的活力从他的心窝弥漫全身,直至每一个细胞。

      他吹灭松脂灯,拿着出土的一块一尺长的古青树体,照着路回来了。他不用再担心光亮的熄灭,回去的就路快得多了。

白天,他骑着青牛,带上锄头和斧头,又到那个埋没着古青树体的地方,继续挖掘。那个树体很大,他只用斧头砍取下小小的九段,每段约两尺来长,再用锄头掏土掩盖,标石作记。他用青藤把那些出土的古青树体捆绑到牛背上,驮回洞去稍加雕塑,就做成了蜡烛形的自然照明器。他首先在书桌前插上一支,然后在各层洞中再插上一支。果然,洞里日夜明亮。他又骑着青牛,到古松树屋去,先在书桌前插上一支,然后在各层洞中再插上一支;又到野狼洞里的书桌前插上一支;再到木棚别墅的书桌前去插上一支。

       那四处地方,都日夜自然生辉。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光亮,有活头了。

        夏天,他骑着青牛,赤裸着上半身,稍加装扮,戴着棕色的假发,下身穿着野地瓜藤编成的裤子,向东边翻山越岭,把青牛拴在山坡下,自己提着布袋,爬上坡去,在板栗树林里采摘成熟的野板栗果。野板栗果还没采到半袋,却听见远处的脚步声响。他透过枝叶,远远地看见一男一女,正在向他靠拢。他不得不退下坡去,骑牛离开。

        从此,他加强防备,很少出游,除了偶尔骑牛去一回官渡口邮政所寄稿件,领取稿费,自取报纸杂志,或偶尔去一回巴东县城买书和在开阔地里劳动以外,总是隐居在金蝶洞屋里,在蜡烛形的自然照明器前加松脂灯下看书,只觉得心儿里头亮堂堂的,既清静又自在。心中有了智慧之灯,书就成了他的灵魂。这里幽静无尘,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他以读书为最大的快乐和享受。他埋着头一直把在木棚里收集到的书和从巴东县城买来的古今中外的书籍全部读完,其中包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部教材与参考书。他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八年最幽静的也是最幸福的读书生涯。

读者来信:qq邮箱:1530974102@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