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汝窑瓷器的基本特征(二)

(2013-11-18 21:54:31)
标签:

文化

                           北宋汝窑瓷器的基本特征(二)

                                  作者:徐道子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均为后刻,不知何时所刻,均与宋宫廷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瓷,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汝窑瓷器底部不止刻御款,也有刻上普通字的,例如甲乙丙丁,其中刻有甲字的汝瓷,为上等之作,甲字是古时划分瓷器等级的刻款。乙为第二等,丙为第三等,丁为第四等。


   按款式的性质讲,“奉华”和“蔡”字款,均为后刻,是伪款。乾隆皇帝为汝瓷题诗,并让玉匠刻在器底,称为御款,后人将其作为鉴定真品的依据,只增笑尔。乾隆皇帝晚年感叹,宫里所藏汝瓷,包括自己钦定的汝瓷也半真半假。甲乙丙丁是北宋汝窑工匠所刻,为真款。按用途分:甲等汝瓷祭天用,乙等汝瓷摆设用,丙等汝瓷宴请用,丁等汝瓷日用,都是北宋宫廷御用。画纪所藏汝窑粉青釉丁字盏为北宋宫廷日用品,属于汝瓷第四等,画纪有词为证:


                 《一枝春·汝窑粉青釉丁字盏》


    不管清寒,借东风,忍把虬枝轻扫。瑶台梦杳,引路探宝重到。青釉惯冷,任篱落水到底好。谁会得,款式风骚,水上横枝垂钓。


    晴云几时流照?与珠尘半委,流光易老。无言更苦,肯怨后人不悟?澄泥为范,字成形,马虎多少?还盼取,高士携归,翠樽共倒。



    画纪所藏汝窑粉青釉丁字盏,胎骨为澄泥,丁字为澄泥成型,是典型的澄泥为范。“任篱落水到底好”指青釉盏在上,釉色如湖水,丁字款在圈足内,在盏底,如落在湖底。“水上横枝垂钓”指将盏倒过来看,绿色的湖水在下,丁字款在上,足底无釉,为细砂底。因此,将盏倒过来看,如有人坐在黄土上垂钓。“无言更苦”指无款的北宋汝瓷,后人不识。

    明朝高濂《遵生八笺》:“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格古要论》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遵生八笺》及《清秘藏》又据此加以引申,说“汁中棕眼隐起若蟹爪”。棕眼怎么象蟹爪呢?缺少逻辑,导致误解,令汝窑之迷难解。


   棕眼是釉中气泡残留的痕迹,古人称棕眼,是使气泡破裂后释放出气体的痕迹,即釉面下陷的小坑。


    汝瓷的棕眼的确存在,汝窑粉青釉盏上棕眼为棕红色,棕眼的直径为0.5-1毫米,有的可以用缝衣针扎进去,有的扎不进,汝窑粉青釉盏上共有棕眼6枚。棕眼是圆形,是圆洞,是气泡死亡后形成的,胎中的铜离子和釉中的铁离子同时向棕眼处渗透,形成棕红色。画纪深有感触,作词一首,其中多比喻,以加深认识。

                《秋霁·观汝窑粉青釉盏的棕眼》


    绿洲浮螺,惜碧波无尘,湖上吹落。红甲烟销,青云遮掩,至如今留下空壳。乍闻戾鹤,叼走蚌肉、珍珠破。念宋朝,谁是赵家图画壮殿阁?


    青瓷故垒,如见虫蚁,倒腾红壤,洞口当哨所。卷西风,寒鸦阵黑,择枝枫林怎栖托?红与黑情投意合。最断魂处,惟见十字路口,红帽朝天,是谁遗落?


   “最断魂处”指棕眼特别感人,“惟见十字路口”指棕眼只出现在开片纹线的交界处,这是鉴定汝窑的一个明显特征,“红帽朝天”指棕眼放大了看,象朝天的红帽,至于浮螺、蚁穴等,都是为棕眼设喻。“红与黑情投意合”指釉中因为有玛瑙末,在釉中留下黑斑,与红斑形成鲜明对照。“是谁遗落”指棕眼是烧造汝瓷留下的缺陷,却成为民间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


    鱼鳞状开片北宋汝瓷釉面开片的又一特征。鱼鳞片有外突感,有立体感。斜开片和鱼鳞纹是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不止汝窑一家,比如耀州窑就具有这个特征。


    所谓“鱼鳞开片”是指产生开片的釉面表层的断裂面,即釉面表层断裂的“切面”与坯体形成30度以下的钭面。某些“鱼鳞开片”效果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才能看清楚,某些“鱼鳞开片”效果需要借助强光才能看清楚,比如太阳光下就能看到清晰的鱼鳞开片。画纪依靠目测观汝瓷的鱼鳞纹,并留诗为一首:


                     《三稣媚·汝窑粉青釉盏的鱼鳞纹》


    槎丫处红眼,入帘碧波深,光影留痕。费尽良工,水里鱼成群,波光粼粼。朱履廊迴,日西斜,纹影成片。金风细细,染红霜叶,便成秋苑。


    绿里容易相逢。又影碎花迷,欲近尤远。梦里红尘,如胁生红晕,旧时人面。暗数韶华,笑花痴,樱桃三见。水上翩翩蝴蝶,与鱼同行。


    “槎丫处红眼”指鱼鳞的红色,只在开片的线纹交界处,汝瓷遵循这个规律,非汝瓷缺这个规律。“欲近尤远”指鱼鳞纹近在眼前,但是影在釉里,欲抚摸却遥远。“水上翩翩蝴蝶”指鱼鳞的红点,即红斑附在鱼鳞上。画纪所观汝瓷,其红斑最大直径小于2毫米。

   古人形容汝瓷气泡为聚沫攒珠,有三种情况:


   1细密形。汽泡极细小密集。80倍放大镜下,如煮米粥,气泡分多层,上层仿佛从被煮烂雾化米粒中钻出,下层有更小气泡浸在模糊雾气之中。


    2雾态形。30倍放大镜下模糊如雾态,能见一些极小汽泡浮出表面。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处白色雾团中埋藏的气泡,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气泡,比正常聚沫攒珠”气泡少。



    3明亮形。目鉴可见汽泡密集紧挨如阵,泡比第一种大,偶尔可见一两个大汽泡在某一区域,可称为“寥若晨星”。目鉴可见多层泡,大泡于上,中小泡于下。釉上层的明亮形气泡在自然光线下可以见到,阳光下观看更清晰。


    北宋汝瓷气泡聚沫攒珠”,在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浅大小层次,而在30倍放大镜下则显平齐、紧密,具有立体感,目鉴可见气泡穿梭在白色云雾之中。画纪所藏的汝窑粉青釉盏,以上三种情况同时存在,画纪作诗一首:


                  《霜影·观汝窑粉青釉盏的聚沫攒珠》
   
    青天印月,有黄英数树,银粟重叠。碧波千顷,斜倚晴空,依稀浪花成卷。西风一夜湖畔度,怎变了,露珠叶叶。是耶非?相伴秋霜,不误最佳时节。


    堪笑年年老去,银丝添几缕?与珠愁结。自有道士,悟得汝魂,青林千枝降雪。清晨试看琉璃处,见镜里,珍珠玉塞。稍晃动,冰雪消融,断送玉颜香骨。


   “青林千枝降雪”指气泡浸在模糊雾气之中,“稍晃动,冰雪消融,断送玉颜香骨”指气泡若隐若现,随角度不同而消失,随光线不同而变化。银粟、浪花、珍珠等,皆喻粉青釉中的气泡。


    谚语云:“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据官方统计,全世界现存汝瓷传世品仅70余件,分别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


    据民间统计,传统统计数据有误。一直以来,一个汝窑瓷片,就比黄金还贵。汝窑烧制之谜,有待世人破解。画纪云:“汝瓷常有,而伯乐不常用,民藏多于官藏。鉴定北宋汝瓷的方法不同,效果截然不同,破解汝窑烧制之谜,大有希望”。


                        作者:徐道子


                    2013年11月17日于居容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