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 咏松

(2010-09-02 18:48:37)
标签:

文学/原创

咏松

分类: 诗词

          七律 咏松

            周星雷

          2010.09.02

凌空枝俏润氤氲,过眼依稀梦夜分。
树挂本宜霜后见,涛声偏向月中闻。
苍鹰搏击龙山雨,灰雁鸣啼凤浦云。
若向峡溪争地沃,泥流滚石岂容君。

 

修改前

凌空枝俏润氤氲,过眼依稀梦夜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涛声偏向月中闻。
苍鹰搏击龙山雨,灰雁鸣啼凤浦云。
向峡溪争地沃,泥流滚石容君。

 

    注释

    1.翠色本宜霜后见,涛声偏向月中闻。指深秋,夜间气温在冰点以下,早晨看到结霜,松林气爽,群山一片翠绿。夜间寒月悬挂空中,秋风劲吹松林,涛声阵阵。树木根系吸水,枝叶向空中蒸腾水汽,遇冷遇尘埃凝结成雾霭,与第一句“凌空枝俏润氤氲”相呼应,所以一望群山,烟雾缭绕,松林翠绿掩隐于朦胧之中,只有在霜雨使雾霭成水后,空气清新,翠色穿过毫无阻挡的无色空间才显得艳丽悦目。

    2.有评论说:“反推一下,没有霜的季节(或时段)里,我们就看不到翠色了吗?所以,这里“本”是有问题的。”

    回复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考察,“本”是有问题的,无论是否霜后,松都是翠色的。但从诗言情言志的角度,则就有另外一种解释了。一句成语“沧海奔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难道不是沧海奔流,就显不出英雄本色吗?这里是说显出英雄本色,只是本色的显示而已,说明原来沧海没有奔流的时候也是英雄,只是在沧海奔流的时候,英雄才得以更加显示而已。既然是英雄就不同于众,其不同点就是本色。

    回到本句“翠色本宜霜后见”,是指翠色的更高一层含义,并不是霜前见不到,只有霜后才见到,而是说青松具有天然奇质。其他落叶树木一到秋冬,经不住风霜,纷纷落叶,也只有在这时,身着翠色的青松在风霜飞雪的的逆境中,才能尽显其凌寒的翠色。青松需要年年岁岁经霜雪的浸染,才更加苍劲葱郁,这就是“本”字的真正含义。如果改为“最”字,或“翠色全年都可见”,形成霜雪前后与其他树木的反差对比,倒也符合实际,但显得平淡无劲无韵味,还是没有“本”字更能说明青松翠色的高洁、耐寒,饱经风霜,翠色更加挺拔艳丽的本质。这与“沧海奔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英雄本色本宜沧海奔流时显示出来)成语同理。

 

    3.有评论说:“没谁说只改那个本字。要改的话就是重新写一句这句不要了。

诗写出后作者不可能去向读者解释,而且即使写得最不象样的东西其作者也是有他以为正确的想法的。所以,作者怎么想读者是不理会的,读者只根据读到的去认知、感受

    回复 2010.10.12

    翠色本宜霜后见,翠色改为树挂如何。

树挂就是常说的雪淞或雾凇,挂在树枝树叶上,故名。

北方常见,是北方秋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雾凇即树挂,气象学术语: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相当于结霜。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松叶系针叶,与其他宽叶树种相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更易形成树挂即雪淞或雾凇。雪淞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气温湿度适宜就能形成。霜降节后,结霜前湿度很高或有雾,当遇气温降低,不断有霜生成并有水滴结冰下挂,或雪花飘落时气温较高,部分结霜或雪花在地面或树枝上化成水。在降雪过程中,如果遭遇寒流,气温骤降,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上的水珠粘住、冻结,越积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律 咏水
后一篇:七律 咏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