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故事22——找“友”

(2010-10-12 19:28:58)
标签:

古代中国

《论语》

《说文解字》

谁认识“素”

甲骨文

文化

分类: 汉字之经

                找“友”

                     ——佬头

水墨汉字画《友》http://s15/middle/6a609c5cg9267f8689ffb&690

  甲骨文,金文,篆文上的“友”都是由两个“又”所构成。意思是两个人的手协调工作,由此产生相好,朋友的含义。到隶书时经简化形成现在的写法。

  在远古的人们都是用棍棒或者石块等硬物来作武器,在遇到陌生人时,如彼此间无恶意时,就都会彼此放下手上的硬物,同时伸出手掌互摸对方的掌心,从而表示手中没武器,增加友好和信任。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上的字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字形上所呈现的正好是双方均伸出了手,以此来证明彼此间的信任和坦诚,因此,就形成了友好以及友谊的基础。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对“友”的解释为“同志为友”,而“同志”我们都清楚是指“志向相同”。那么,我们对于“友”的最初意思就明了了,那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要有自己的朋友,于此同时又要做别人的朋友。《诗经》上说:“嘤嘤鸣矣,求其友声”,其意是说“鸟嘤嘤地叫着在寻找情感相同的伙伴”,以此来比喻人们在仔细地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其意是说:通过写文章和学问的研究等文化活动来交结朋友,用友谊来相互帮助,提高品德。“诤友”是指敢于直言规劝的朋友,而能给人帮助和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则称“良师益友”。古人说:“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其意是说,从皇帝到咱们老百姓,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需要朋友的帮助而取得成功的。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友”的使用范畴更是广泛,只要咱们在什么方面志趣相同或相近就可以称作“友”。如在一个学校的就叫“学友”,一起去当兵的就叫“战友”,能经常在一起喝酒的就叫“酒友”,还有就是“棋友,文友,诗友,师友,曲友,球友,情友,票友,画友”等等,啊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个就是“博友”。俺就有那么一位,她可以说是俺的“博导”,同时,也是我的第一位“博友”(详情在俺的博文《谁认识“素”》中)。其实,有共同特性的事物也可被比喻“友”。如“松,梅,竹”这三种木本植物都有耐寒的特点,于是,被人们叫做“岁寒三友”。

  “友”字又由朋友的含义还可引申结交朋友的意思。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至理名言。《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词语:“友谅,益矣,友多闻,友便辟,友直,友善柔,损矣”。其意是,同正直,诚实,见闻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处的,而同伪善,假意随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处的。《孟子》里写道:“友也者,友其德也”。意思是“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品德好而去结交”。古人还说:“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在我们古代中国的民俗中十分重视交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是却很重视交友对象的选择。荀子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民俗认为“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认为选择交往的朋友的好坏会直接造成人生的福祸旦夕。我们的祖先对于朋友给予我们的人生造成的影响早就认识的非常透彻。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又说“远小人,近君子”,“见贤思齐”等等。

  古人在交结朋友还有个“交朋辟邪”的说法,其主要方式就是,如果知道某人有有一定的危险性,就要主动与之隔离,与之隔断一切的联系,以免引祸上身。在民间就有所谓的“宁跟红脸人打一架,也不跟黄脸人说句话”的信条,还有“黄眼绿睛,莫谈交情”的谚语,就是因为“黄脸”往往是此人患疾病的表症,“黄脸人”就是“病邪”的代名词,而“黄眼绿睛”往往又是居心险恶之人的生理反应,是灾祸的化身,如果你与此类交往就会染上病邪,灾祸无穷并连连不断。民间有“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和“寡妇门前是非多”的说法。其意是说尽量不和此类人交朋友,以免引邪(祸)上身。

  慎交朋友的另一方面是必须遵守朋友间的盟誓。在中国古代很流行结拜盟誓。盟誓的后面往往有“神人共鉴,如有违盟,天打雷劈”等盟词,立盟者必须遵守,否则就会招致灾祸。从具体的形势来看,盟誓大致有一下几种,一是“饮血起誓”,立盟者先焚香于神灵座前,请神灵监督誓约的执行,而后杀机,宰猪等,同时,取其血滴入酒中,然后各端其酒跪地齐眉发誓,最后共饮。这样以来立誓者的灵魂就会和血酒融为一体了,并且还有超自然力的神灵做监督官,谁要是违盟,就肯定像被宰的畜牲样——死于刀下。二是“对天发誓”,以天为见证人,许诺为盟,一言既出四马难追,如有食言天打雷劈。三是“折物为誓”,意为如不守约,日后必如此物——身首两地。因此,我们对于朋友的盟誓是时刻不能违背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灾祸。

  由此说明我们在社会交际的生活当中与什么人结交朋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说如今的道德标准和交友方式与古代已经是有很大的区别了,然而,其中所揭示的人间哲理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