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2008年6月中旬,上海地铁站出现了12幅大众Polo汽车发布的系列广告,因广告词“涉嫌有车族的炫耀和对地铁族的侮辱”,受到大批博客批评,进而上升到主要汽车网站和广告业界的大讨论,使Polo陷入“以争取地铁族潜在客户为初衷却反被地铁族唾弃”的泥潭。Polo迅速撤换掉有争议的广告,以为事件就平息了,但由于被撤掉的广告仍在互联网上传播,所以掀起了更勇猛的狂潮。Polo的市场定位对象和年轻的消费者们,呼声四起、群情激愤,说是要展开“网络大反攻”。两三周后,这个被报纸称为“申城地铁族大反击”事件,从上海扩散到广州南方等城市,广州参与恶搞的广告设计人,甚至把Polo与“二奶”联系起来。
“Polo广告事件”的实质,是Polo委托的广告制作人的几个大脑,和数百万隐形博客大脑的一场“设计大比拼”。这种在智慧、力量和“媒体火力”上的悬殊,是Polo事先绝没想到的。而公众今天看到的这种输赢结果,也是每个企业都有可能面对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