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高校科研中的“五朵金花”
------配位场理论、华南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规律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制作的音乐爱情电影,当时风靡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反响,“金花”也成了时代模范的代名词和象征。科研领域亦未能免俗。1965年,在高等教育部举办的直属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上,有5项重大的科研成果,被誉为“五朵金花”。最广为人知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多次冲击抗力理论”,北京大学的“人工合成胰岛素”[1],以及清华大学的“核反应堆理论”。
可是,还有两朵金花哪里去了?在这里:
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吉林大学的配位场理论研究、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的华南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规律研究、清华大学的原子反应堆的建造、西安交通大学的金属材料强度研究
参考资料:
[1] https://neunews.neu.edu.cn/2010/0830/c192a22330/page.htm
金属材料多次冲击抗力理论的创立人——周惠久
作者:佚名
编辑: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2010-08-30
浏览次数:13
[2] 王云骏,李联明.
高校科研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南京大学"三维联动"科研发展战略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5,000(007):4-7.
在上世纪60年代,高教部举办的全国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上,南大展出的20多项成果受到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其中的“分子筛”、“华南花岗岩”、“金属缺陷”、“内蒙草原综合考察”及“大米草引种与利用”等研究成果,被誉为南京大学的“五朵金花”。
[3] 陈小玮.
西安交大:西迁大树根深叶茂[J].新西部,2019年16期
1965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高教部直属高校科研成果展上,交大周惠久院士创立的“多次冲击抗力理论”,与北大人工合成胰岛素、清华反应堆等五项重大科研成果一起被誉为“五朵金花”。
[4]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9ccb7b1c7a71e8ff259edf8a45690183318947a18e7f9386.html
胡炳仙.
权力集中与知识控制:"教育革命"时期的中国重点大学政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04):105-113.
……第三,重点大学的确定由政府指定,没有经过专门办学水平评价机构的进行评估。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大学普遍采用控制规模、限制专业和招生的方式。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和整顿,重点大学水平有所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中央政府开始鼓励一些重点大学开展科研工作,并对这些科研活动进行管理。在196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简称《高校六十条》)中提出大学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963年1月通过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暂行简则
草案)》,确定了在教育部直属11所高校建立18个研究机构。重点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出现了一批优秀成果。1965年,高教部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展览会上展出217项展品,突出的有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吉林大学的配位场理论研究、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的华南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规律研究、清华大学的原子反应堆的建造、西安交通大学的金属材料强度研究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