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食疗学》读后感

(2016-06-10 21:17:44)
标签:

杂谈


从本草纲目延伸出来的食疗书很多,各个朝代都有书出。这二天所读的,沈庆法先生主编的食疗书深有所感。

按常规,此书特点是名家名篇的介绍;食物营养介绍;药物烹制介绍,疾病食疗介绍及最后的保健预防介绍。我在看书时,一直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作为中医学生,他们应该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点?于是我有了这么几个问题:

其一、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鱼类也有,其实各种物类都有相似的营养元素,那如何推荐营养膳食?

其二、食物的养殖出现了变异,那食物的特性是否也发生变性?

比如说,西瓜性寒,但经过嫁接技术,南瓜藤上长西瓜。促进技术改进的原因是,抗疾病,增产量,至于口味是否变化,那应该有。南瓜属于蔬菜类,性温味甘,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西瓜属于果品类,性寒味甘,清热消暑利湿,生津止渴,润肠。当这二种瓜的基因相结合时,它的性味及功能是否改变?那这种瓜,我们又定性为什么?中医学上是否有进一步分析其物化性质?


其三、现代化食品生产,把各种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再利用各种包装,那最终产品的性质到底偏向哪个?

比如说小麦,性平味甘。养心安神除烦止渴,健脾止痢,益肾敛汗。那当小麦磨成了面粉,而面粉又做成了方便面,麦面,湿面,干吃面,那它们的性质是否有所变化?人们常说,方便面是油炸食品,垃圾食品,因为有过多的油。但问题反过来 思考,就如姜,生姜驱寒,熟姜暖胃。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下又会变成不同,那最终的物性到底会变成什么? 对人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观后感
后一篇:杂读1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