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日本内阁政府将“9月1日”定为【防灾日】,以这一天为中心的一周,为规定为【防灾周】。每年的的这个时候,日本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会举行防灾训练。
今天早上开例会的时候,总务部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灾害对策分组表,明确了在发生灾害时每个人的任务。并在每个部门抽出两个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接受防灾训练。其中关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等很是实用,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在日本驾校学习期间,救生课也是一门必修课,让司机在发生或者遇见事故时能有效应对,尽可能挽救每一个生命。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陪我们一起练习的3位外籍友人,Devin,Eric和Henry。发现友人倒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
确认周围环境避免卷入二次灾害。比如,交通事故现场,如果没有确认清楚周围情况就贸然跑向伤者很有可能自己被过往车辆撞到,那就悲剧了!
②
在确认周围一切安全之后,来到倒下的人身边,用双手拍打他的双肩,对他喊话:“要紧吗?要紧吗?”拍双肩的理由:有些人晕倒时可能会产生半身麻痹,所以必须拍双肩予以确认。如果他没有回应你的呼喊就需要赶紧向周围人求助,让人拨打急救电话和寻找AED。当围观人比较多的时候,最好能指明由谁负责打电话,由谁去找ADE。

③
确认呼吸是否正常。当发现此人没有呼吸时,需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抢救——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手臂垂直用手掌根部进行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平均每分钟100次以上,用力不宜太小,大约胸部下陷5CM左右程度为宜。同事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如果用力过大会不会造成骨头断裂?”,老师回答得很实际“会,但是如果人能活过来的话,断了的骨头还能接起来呀,把人救回来最重要。”
每按压30次,进行两次人工呼吸。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专用一个嘴巴,让我们可以安心进行嘴对嘴的训练。

一次的空气呼出量不宜太多,空气量过大的话会进入其胃造成其他伤害。以抢救人平时一次呼吸的量为基准。

人工呼吸连续最多进行两次,两次后立刻再进行心脏按压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人工呼吸的时候要用两个手指轻轻将被枪救人的下巴尖抬起,顺通其气管,让空气顺利进入其胸腔。

④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以前只是经常在日本的公共场所看到,印象中一种需要专业人士操作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它确实是一个高科技产品,但是并非必须由专业人士操作,说白了,谁都可以。在按开开关之后,机器会自动开始语音提示,我们只需要按照提示操作就行。正常人的心脏是有规律的跳动,往身体各个部位输送血液。大多数脉搏“停止”跳动的人,他的心脏有可能正在进行不正常的微微颤动,AED的工作原理是消除这种微颤,让心脏停止这种不正常的跳动,然后通过胸外心脏按压的方式让心脏重新恢复到正常的跳动。

在进行AED抢救前需要用手仔细全面检查被抢救者的身体情况,比如身体是否是湿的,如果是湿的话可以用AED配有的毛巾将其身体擦干。AED配有两个电极片,一张贴在右锁骨下面,一张贴在左胸部下外侧。左右没有严格规定,只要能“包围”心脏就行。
在贴电极片的时候,心脏按压千万不能停,依旧按照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内容进行抢救。
贴电极片的人在不妨碍到做心脏按压人的情况下,将电极片贴在指定位置。

贴好电极片后,将电极片的插头插入本机,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放电除颤,同时也会提醒不要接触被抢救者。
一次除颤之后,立即再进行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进行抢救,再进行除颤处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直到救护车到来。

日本全国救护车的从接到报告到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是8分3秒。短时间能够到达的原因并不是他们“高速行驶”而是能够“顺畅行驶”。在驾校学习的时候,老师就说,如果听见警笛声必须要让路,这个责任也是义务。在日本开车的时候也遇到过几次救护车和消防车,走在前面的车会打着双闪自动给救护车让道,遇到十字路口,即便是绿灯,车子也会停下来等救护车“闯完红灯”后再行驶。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有一种安心感,因为说不定哪天躺在那车上的就是自己....
今天还学习了其他的救护知识。
救护人员也需要保护好自己。比如在止血的时候为了避免通过血液感染,救护人员可以使用塑料手套,或者塑料袋套在手上进行救护。
被异物卡到喉咙的时候,方法一:患者双手卡住自己的喉咙,救护人员右手握拳放在患者肚脐上部,从后面抱住用力往上顶。

方法二:患者用双手卡住喉咙,救护人员用手掌用力拍打其后背。

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可能因为用力过大而造成患者内脏受损,所以即便在异物吐出后也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每年公司都会组织大家学习各种防灾对策及处理方法,防范于未然,其实很重要!以后有机会我也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学到的知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