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孩子当下的幸福与未来的幸福”

(2012-07-30 09:33:08)
标签:

育儿

如今对于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已经成为父母最焦虑的事情之一。从公众媒体与社交网络中不难看出,父母与孩子们的心理压力都大过了我们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大多将这种现象归结为教育体制,这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也与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是分不开的,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纠结于孩子当下的幸福重要还是将来的幸福更重要?

人们常说童年是美好的,什么才是美好的童年?当然无忧无虑是个最重要的指标。可如今的孩子们,已经很难做到无忧无虑了,各种指标式的任务都压在了孩子们稚嫩的肩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孩子们当下是不幸福的。但是不是当下这样不幸福就能保证他们将来会幸福呢?也许多数父母都知道这是不一定的,但很多父母又都在这么去做。那么反过来说,如果现在让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看起来他们现在是幸福的,那他们将来也会幸福吗?这确实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那我们就有必要来分析这个矛盾问题的两面。

父母们一方面很是怀念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会说正是这些美好的童年时光造就了自己今天的成功。另一方面又极力阻止孩子们去玩他们童年时的那些玩法。一方面想按照西方人的教育观去培养孩子的各种艺术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无不功利性很强的去评估这些兴趣的方向是否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就业或经济价值的高低,我们需要客观地来看这些现象。以下说说我的个人观点,那就是:当下的幸福也是未来的幸福、当下不幸福未来也不会太幸福。

毫无疑问,当今社会已经没有必要让孩子回到父母们三、四十年前童年的玩法了,首先是条件和氛围没有了,其次是社会和科技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如果你给孩子报了他(她)喜欢的机器人课、电脑课、舞蹈课、音乐课、体育课或者其他什么兴趣班,也不必要为此而感到压力,这些兴趣的培养,应该是要比我们小时候玩的泥巴、虫子什么的更能提高他(她)的素养,当然前提是他(她)要喜欢这些,也就是他(她)得要有兴趣。以前我们不是特别羡慕西方的孩子们有多么多么高的艺术修养吗?他们小时候如果没学过,又怎么会有这些艺术修养?如果孩子喜欢这些,我相信他们会是幸福的,虽然有时候会为了练习也会受到体力和意志的考验,但这些应该是他们可以承受的,将来他们也会乐于去回味的。这当然不同于父母以前的童年,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父母们更加富裕,教育水平提高了后的表现和结果。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孩子们当今是幸福的,未来也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小时候的艺术和体育修养会有助于将来的发展的。

另一种更加普及的现象是,孩子们每个周末和假期忙于英语、奥数、作文等补习班,忙于钢琴等艺术考级班,不得看电视玩电脑,不准玩ipad玩手机,更加不准玩游戏了,成绩考不到前三五名回家就得挨骂挨打。毫无疑问,这些孩子的童年是不快乐的,不幸福的。那他们的未来会更加幸福吗?虽然他们目前的各项成绩指标是高于其他的孩子,但他们可能会在性格塑造、待人接物和人生观等方面面临挑战。众所周知,成绩决不是将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父母们却会说,这些都是身不由己,被这个社会推着去做的,其实谁都知道决定权还是在于父母自己。面对这样的教育,我觉得孩子们当今是不幸福的,未来也不太会幸福。

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即便很多有着大学学历的父母们,对于新事物新科技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其实已经低于孩子们了,更不要说那些本身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如果你自己都不如孩子更懂,那为何不让他们自己去做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呢,尤其是在突飞猛进的信息科技领域。对于孩子们现在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也要有一份谦逊之心,要多一份包容之心。因此我想说,让孩子们多接触那些新的科技产品吧,在浩翰的互联网世界里去了解更多,其实并无不妥,但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辨别事物好坏的方法,正如现实社会中一样,网络世界里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不能一味回避坏的一面而失去了让孩子们学习好的一面的机会,因为他们将来是无法避免接触这些的。父母无法做到监管和照顾孩子一辈子,只有教会他们方法才能真正的放心,鸟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小鸟飞得更高,没有第一次展翅的痛楚,又如何才能飞得更高?因此,有时候孩子犯一点错又有何妨?

写到此,我已经分享了我们主要的子女教育观,那就是我们既不反对让孩子去上些兴趣班,也不一味地计较孩子的成绩,既不阻止她接触互联网,也主动带她去更多的地方了解真实的社会。接下来再分享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但至少我们感觉孩子是比较快乐和幸福的。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很多父母一样,我们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也让她学习了钢琴,但说实话,基本上是按她自己的兴趣在弹,有时候一天能弹几十分钟,有时候一天也就可能只认真弹了几分钟,但我们认为只要她有兴趣坚持弹就行。她比较喜欢唱歌,也绝对谈不上有什么天赋,大多数女孩子都喜欢唱歌的,但有机会让她去了音乐学院的合唱团学习,因此也有了在各种艺术场所参与重大节目的演出机会,我们从未想过她会有专业发展的机会,也不想让她从事一份太过专业的职业道路,但和多数父母一样希望她有更好的艺术修养。几年前我们也开始让她学习网球,如今她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兴趣,身体素质也比同班的大多数同学好,体育比赛经常能拿到前几名。我们认为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自然孩子的童年也就有了更多出去旅游看世界的机会。甚至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项目我们也带她去参加,紧张之后是长久的美好回忆甚至是值得骄傲的经历。我们相信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总的来说是比较容易学的,而见识则需要机会和长时间的积累。

最后,再重复一下我们关于“要孩子当下幸福还是未来幸福”的看法:当下的幸福也是未来的幸福、当下不幸福未来也不会太幸福。但对于幸福的界定不必狭隘,当下幸福与未来幸福决不是对立的两面。父母少些焦虑,孩子就会多份快乐和幸福!

 

 

雷勇

20127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