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苏东坡做广告
文/赵元波
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在黄州做官,那里猪肉不值钱,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不屑于吃。作为地方官的苏东坡潜心研究、琢磨,怎样把猪肉烧制的即好吃又好看。于是,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为了推广介绍猪肉的吃法,苏东坡发挥起了其文学才华,写诗一首,做起了广告,广而告之: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净洗铛,少着水,
柴火罨烟烟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它自美。
那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到了苏东坡手下,变成色如玛瑙,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美味儿。人们在交口称颂的同时,纷纷模仿,“东坡肉”借助苏东坡的文名很快名扬四海,广为人知。
苏东坡不仅为猪肉做广告,也为江南一带人们喜爱的河豚做过广告。河豚是一种至毒至鲜的美食,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苏轼谪居常州时,有一人家,烹制河豚有其独到的秘方,总想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来家里一尝,如能获得这位妇孺皆知的名士的首肯,将是无上的荣耀。
听说是苏东坡来吃河豚,周围的人都想听听他吃河豚的高见,挤得水泄不通。等河豚端上来时,大家躲在屏风后面,鸦雀无声。只见苏东坡吃起河豚肉来,根本没有抬起过头,自然也就很难听到他的赞誉之声了。大家失望之余,只见苏东坡放下筷子,打了个饱嗝,擦擦嘴,慢慢吐出几个字:“也值得一死!”听者无不欢呼雀跃。自此,河豚肉广为人知。“也值得一死!”成为河豚肉的招牌。
想不到,千年以前的宋朝人就知道利用名人来做广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这两道菜至今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