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性表达】邻里之间为何有根“刺”

(2015-05-28 14:55:53)
标签:

杂谈

邻里之间为何有根“刺”

来源:2011/12期  作者:单士兵  时间:2012-01-12

 

“远亲不如近邻”,很遗憾,如今近邻已成陌生人,走不进彼此的心。一项大型调查表明,超八成人感觉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其中40.6%的人不熟悉自己邻居,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这个调查结果,没新意,早就被人们深切感知。我觉得,邻里关系很冷漠,是社会悲哀。更悲哀的是,人们已对这种尴尬情境冷漠了,麻木了。邻居在身边,但生活里却没有邻居,这不是好事情。
我在离故乡数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亲戚之远,让整个生活再难,也够不着。从前在乡下,端个碗,可以吃上一个村庄。那时,父母不在身边,遇着事,可以叫张大爷王大婶。现在,我是没有勇气去敲开邻家的门了。有时看见邻居的脸,内心甚至会警惕而又阴暗地想,这个邻居是好人吗?
二千多年前,孔子说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很简单,是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会好。不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是不明智的。现在邻里太冷漠了,“不熟悉”与“不认识”,不知道邻居是不是好人,还谈什么仁德与明智?
有人会说,过去是“熟人社会”,现在是“陌生人社会”。难道陌生人社会就天然伴随着冷漠吗?现在城市的社区,是不同于过去的村落或胡同,但是,人心可以靠得那么近,说到底,并不在于距离,而在于信任。成熟的陌生人社会,讲公信,讲契约,讲法治,让人们活在公平与公正的环境,心与心就能靠得近,就有信任。
而这恰是一个公信力缺失的时代,很多欺诈与失信行为,根本无法得到公正裁决。从某种意义上讲,“彭宇案”里的老太太,难道不就是彭宇的邻居吗?“小悦悦事件”中当场围观者,不也就是在看着邻家孩子被一次次碾压吗?一次不公正的裁决,就是一次互不信任的情绪传染。“彭宇案”不是孤例,在各个领域,还有太多的虚伪欺诈、权力不公、司法腐败。于是,互不信任的陌生人社会,在这些因素驱使下,渐渐形成了。
“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弗里德曼这样描述“陌生人社会”。如果警察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我们,陌生人就会最大程度地威胁我们,直到离我们最近,成为邻居。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会担忧“我的邻居是好人吗”的原因。当然,我们需要的保护,远远不止于警察,还有更多与公平、公正、安全、尊严、自由等等元素有关的维护主体,既包括公权力,也包括相关制度。
冬天来临了,不禁又想到那个所谓的“刺猬原理”:刺猬在天气寒冷时,喜群居依偎着相互取暖,但背脊有刺又不能太靠近,否则容易被刺伤。我们人类,终究不是刺猬,不应该让心灵离得太远,总是处于孤单状态,更不应该只要接近,就会扎疼对方。那么,作为万物之灵,到底为什么连横亘在我们之间的那根刺也拔不掉?还是有人为了自己利益,刻意在人心深处植入了一根刺,让人们成为联系松散的土豆,散落在各自的孤岛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