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珍贵的礼物

(2015-06-20 10:56:04)
标签:

情感

文化

教育

图片

http://s5/mw690/001WKKufty6TcUZUbGY24&690

       哩哩的脸上写满了自信,果敢地带着那个超重了0.2公斤的大行李登上了返回多伦多的AC032次航班。这是女儿回国过完了暑假再次飞往加拿大。因为工作原因,这次我没有亲自到首都机场送她,内心不免有些许小小的遗憾。

我虽然没有亲自送她到机场,但在她从家里出发的每一个环节我一直与她保持微信联系,直到她进入安检。她说让我放心,她已经在候机楼里与同次航班的同学汇合在一起,很开心,只是航班晚点了一个半小时。

哩哩从出生的那个时候开始,就从未离开过我们,至少没有离开过妈妈。她本身没有过这种体验,她妈妈更是无法承受这种离别的痛楚。记得大概是在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她妈妈有一次外出开会,其实距离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多说也没有100公里远,时间更是区区的两天,可是临出门的时候她妈妈竟然搂着女儿哭天抹泪。

可是,高中毕业那年,我们却决定将哩哩送到国外去留学。距离远不远呢?大洋彼岸,地球的另一面;时间长不不长呢?最短的周期要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女儿第一次出国那次,我和妻子一起到北京首都机场去送她。两个大行李,又有双肩背包、又有臂挎包。妻子左一次提醒又一次叮嘱总是不放心。我说,很简单:出门关键是记住几件行李,然后检查“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女儿说,嗯,我爹地就是擅于总结、归纳。

在首都机场,我凭着港澳通行证随哩哩一起进入了国际厅办理行李托运和安检。行李托运完毕、安检通过,哩哩那个坚定的背影义无反顾地消失在密集的人海里。

我本来还想隔着安检那道铁面无情的屏障和不尽人情的乘客们的头颅再搜寻到哩哩的身影,哪怕是一个模糊的身影,可是我徒劳了。这时的我,不知怎地出现了人生中少有的失控现象。眼泪像穿了线的水珠一般不听话地噗噗漱漱奔涌而出。我事先并不知道我的感情是如此脆弱、自控力是如此低下,没有准备面巾纸,更没有携带手绢之类。我赶忙掉转方向朝卫生间疾走过去。

当我将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那个小隔间里的时候,感情的潮水便更加无法控制,我弄出了很大音量的“呜呜”的声响。但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对哩哩少小离家孤苦求学的惦记?是对哩哩出国后能否战胜那些未知的困难的担忧?是对将有一年的时间不得与女儿见面的离愁?现在想来,都是,而且可能更不止这些。

“先生,您没事吧?”几声敲门声伴随着一句关切的问候。我这时的情感倾泻被戛然止住,我长舒一口气:“没事,谢谢!”平静后,我抹去泪痕,走出那个狭小的隔间。卫生间里没有人,只是门口站着一位穿清洁服的中年男子,当我们四目相对时,他的眼神不但没有回避我,反而是那种成心的专注,我在那个眼神里读出了里面的些许询问。我低着头从他身旁侧过,走在离他最的距离时,我迟疑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原来的离去速度,我小声说了句:“谢谢。”

关于是否送哩哩出国的问题曾一度成为我们家里甚至我的一些特别要好的朋友之间的重大决策。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哩哩自己有出国的愿望。其次,我和妻子意见统一,让她去见识更大的世界,世界那么大,让她去看看吧。但是,我没有正式征求我们大家庭的意见,其实我是怕听到反对的声音动摇了我们的决心。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听说我们的决定后,急得团团转,他反对把孩子送到国外。为了劝说我改变这个决定,他请我吃了三顿饭。其中,有一次还请了一位他的同学来跟我现身说法。我朋友的观点是,我们就是普通人,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我们要的就是常人的生活。他建议,让孩子在国内读一所一般的学校,凭借我多年积累的人脉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留在身边,相夫教子,我们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他担心的是发生在他身边的好多反面事例,就像他有一次带来的那个同学的遭遇。他的同学曾经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几年下来,百万资金投入进去。可是孩子并不适应国外的环境,不愿留或者是留不下,最后还是回到国内,可是回到国内后又不适应了,虽然顶着留学生的头衔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白花了巨额资金、虚度了美好年华。

其实,我们也并不是一定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普天之下每位家长的愿望吗?我觉得,这种愿望当属人之常情。可说到底,我并没有期望女儿能够怎样,也就是想让她将来有一个常人的生活。但这也有很多分别,比如,你是想把她当成一个永远的幼鸟放在羽翼下呵护,以致于当她有一天没有了这种呵护就无所适从,还是让她经受锻炼而羽翼丰满,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应对自如呢?

想想吧,纵然我们对她有深似高山大海的亲情,对于她自己的人生,我们也只不过是扶上马、送一程。给她自由,让她看到更大世界,感受更多的未知,经历更大的风雨,欣赏更绚丽的彩虹,对于孩子来说,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我们只是一个倦鸟的临时归巢,而她总要有自己的巢穴。

哩哩在国外独立生活两年了,她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她的成长和进步。她刚刚到国外的时候,是寄宿在一个当地的家庭里,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三个妹妹,她都相处得很好。寄宿期满后,她开始自己找房子,谈租金、买家具、买菜、做饭……这些事情全部自己搞定。让我感到她强大的一件事情是,她在宜家购买家具,运到家里之后全部自己组装。当知道我们的担心时,女儿说了让我特别辛酸同时也特别欣慰的一句话,她说:“爸爸你放心吧,我现在特别有办法。”辛酸的是,在我眼里她依然是个孩子,还是个女孩子,组装家具这样的活真是难为她了;欣慰的是,她在成长,而且是那种让人骄傲的,顽强、快乐、充满自信的成长。

还有一件事让我们感到哩哩逐渐成熟起来了。她能与室友、同学、朋友相处得很好,并能主动关心关照别人,也因此成为所在群体之中颇受欢迎的人。这是让我感到最为高兴的。

哩哩每次回国都是那只特大号的箱子,箱子里拥拥挤挤地装满了带给家人、同学朋友的各种礼物,给年长者的保健品、给年壮者的服装、给女士的化妆品、给小朋友的玩具……没有人告诉她这样做,但是一旦你让她独立,她就会把很多事件想得很周到,一旦你让她成长,她就会非常懂得感恩和报答。

这其实是女儿回馈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