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丛书初编目录
(2012-07-05 11:26:58)
标签:
山右丛书初编目录山西地方文献文化 |
分类: 古籍文献 |
山右丛书初编目录
《山右丛书初编》是1934年由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一部汇集晋人学术著作的大型古籍丛书。收入自唐迄清历代二十八位晋籍学者、作家的重要著作三十八种和附录五种。《中国丛书综录·总目》著录了这部丛书的详细目录。全书收录丰富,学术价值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西学人唐宋以降的学术成果。
是书初版于1937年,原书三百五十五卷,线装一百零二册。印数很少,加之出版后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书桌”,续编工作中缀。所印之书亦未及向海内外发行,存书寥寥,流传极少,行世甚稀。所收之书,或旧为禁书,搜求不易;或领异标新,不被留意。著者之中,仅有少数人见诸史传,多数则散见于典籍,今人多不熟悉。1986年山西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影印梓行,分十六册,极便读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也弥合了学术界无书之缺憾,它对推动山西文化史、学术史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观《山右丛书初编》,具有内容丰富、选择严格诸多特点。
内容丰富,主要是指所收录的三十八种著作涵盖面广,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既有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名著,又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著作,同时还有考据训诂、图书目录等论著。如唐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宋介休文彦博的《文潞公文集》,清代州女诗人冯婉琳的《饁藾室诗草》。有金诗人陵川李俊民的《庄靖集》,有明理学家绛州辛全的《四书说》。有与莲洋(吴雯)、午亭(陈廷敬)鼎立的清阳城张晋所撰《续尤西堂拟明史乐府》;有同王渔洋并称“江下二诗伯”的清武乡程康庄所撰《自课堂集》。有明代阳城张慎言的《洎水斋文钞》、《洎水斋诗钞》(太原道注:关于张慎言,参见本站有关砥洎城内容)。山西清代黎城靳荣藩所著《吴诗集览》、清代徐沟乔松年所撰《纬攟》、清代安邑宋在诗的《论语赘言》。其中清曲沃秦武域的《闻见瓣香录》“举凡山川风俗物产莫不加意采访,古今图籍之原委、金石碑版之存亡,考订翔实”,价值颇高。他如清古文家、盂县王珻的《王石和文》、清考据家、安邑宋鉴的《尚书考辩》、平定张穆《?斋文集》、《诗集》、寿阳祁韵士所撰《西垂要略》和〈万里行程记》、洪洞王轩所撰《顾斋遗集》均收入是编。名著《瀛寰志略》的作者、五台徐继畬所撰《松龛全集》包罗万象。徐氏笃好两《汉书》,晚年为诗不拘一格,其奏议“条陈时务,洞中机宜”。清灵石耿文光所撰《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一百四十六卷,占本丛书的四分之一。耿氏举人出身,官至教谕,毕生殚力收书,所藏书达八万卷之多。晚年恐所藏图书散佚,撰为是记,举凡一书之义理、旨趣、支流、派别、篇卷,乃至分合,无不了如指掌。每每先汇史志,穷源溯流;继而网罗群籍,备采诸说;末则附以本书要语。耿氏自言撰是书一以自课,一以砭俗,一考藏书,一当笔记。所举洵为当今海内学人研究者必备之参考书,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我国书目学又一重要著作。
选择严格,是《山右丛书初编》又一显著特点。一是选择作家作品,对于历代注意的名家名作如荀子、郭璞、裴松之、王勃、王维、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萨都剌、薛瑄、傅山、魏象枢、阎若璩等的著作未予收入。而着重编入未被注意的作家及其作品。金代未收元好问的诗文,而收入李俊民的《庄靖集》;明代未收入薛瑄的著作,而编入其后的理学家辛全的《四书说》;清代未收入吴雯的《莲洋集》,而收入张晋所撰乐府,未收入考据大师阎若璩的著作,而收入继其考定之业的宋鉴所撰《尚书考辨》。
二是对同一作家的作品的选择。明辛全的著作有《衡门芹》、《经世硕画》、《四书说》,而《山右丛书初编》只选入其《四书说》。清宋在诗的著作有《怀古堂诗稿》、《见闻琐录》、《论语赘言》,而《山右丛书初编》只收入其《论语赘言》。张穆的名著《蒙古游牧记》、《延昌地理志》因颇受学界瞩目,版本也多,《山右丛书初编》只收入其《?斋文集》、《?斋诗集》。其他入崔纪、孙家淦、祁韵士、徐继畬等著作颇丰,也仅分别收入《读孟子札记》、《南游记》、《万里行程记》和徐氏的《奏疏》、《文集》、《考略》。
三是版本的选择。版本的真伪优劣,决定的著作的价值。《山右丛书初编》的编者也注意了版本的选择。《庄靖集》初为泽州太守段正卿刊行,收入李俊民的作品仅“千百之十一尔”。《四库提要》谓李俊民的诗文虽不如元好问博大,但“亦其亚矣”,当时即有“得其片纸,护如至宝”之誉,人们多方购求而不可得。故明正德三年(1508)有沁水进士李瀚复刻刊行之举。但在编撰《四库全书》时,上述两个刻本因“今版已久佚,只存写本而已”。直到光绪年间李葆恂在开封书肆购得正德本,《山右丛书初编》即收入此刻本,同《补辽金艺文志》(卢文弨)、《补元史艺文志》(钱大昕)所著录的《庄靖集》十卷完全符合,胜于《四库全书》所收录之写本。《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温大雅在李渊起兵后“专掌文翰”时所撰,记录了有关唐初的创业史,因系亲历见闻,接近实录,似较两《唐书》、《通鉴》更具有史料价值。尽管同后二者多所龃龉,却尤为可信。《山右丛书初编》收入该起居注是独具慧眼的。《文潞公文集》所收文彦博诗,明清一些汇编、丛钞多失载,惟《山右丛书初编》、《四库全书》依明嘉靖五年解州判官吕柟重刻本全部收录。其中所收文氏奏折多注年月,足补正史记载之不足,如卷十七至和二年《奏陕西铁钱事》,《宋史》即只字未提及。《四库全书》备置不易,《山右丛书初编》便愈显得可贵了。宋毕仲游《西台集》原本已佚,《山右丛书初编》所收二十卷系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清靳荣藩《绿溪语》则系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其他如清平水(今山西新绛县)彭作邦的《周易史证》、《易传偶解》,安邑宋鉴的《尚书考辨》,盂县王珻的《王石和文》及阳城郭兆麟《梅崖文钞》、《梅崖诗话》等,或原刻本散佚,或从未有刊本,《山右丛书初编》所录弥足珍贵,一轶在案,可省却翻检寻觅之劳。
《山右丛书初编》也有其不足之处。限于当时条件,资料缺乏,组织松散,编纂人员冗杂,以至校刻中未能尽择善本,书中时有错讹衍脱,编排体例又无固定章法,加之选录作品亦不免疏忽,因而给人一种凌乱杂糅之感。譬如末卷所录毕仲游《西台集》资料确实宝贵,但据《宋史》卷二百八十一记载,毕氏曾祖毕士安虽为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人,却因出家游学,最后定居于郑(今河南郑州市),“因为郑人”。那么,又过了四代,到毕仲游时还列入晋人,似觉欠妥。大概也就因此之故,编者把毕仲游置于丛书卷末,亦出于犹豫取舍之间。
第一册
周易史證四卷 坿易傳隅解一卷 淸 彭作邦 撰
論語贅言二卷 淸 宋在詩 撰
讀孟子劄記一卷 淸 崔紀 撰
四書說六卷(上) 明 辛全 撰
第二册
四書說六卷(下) 明 辛全 撰
緯攟十四卷 淸 喬松年 輯
第三册~第八册
萬卷精華樓藏書記一百四十六卷 淸 耿文光 撰
第九册
萬卷精華樓藏書記一百四十六卷 淸 耿文光 撰
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 唐 溫大雅 撰
萬里行程記一卷 濛池行稿一卷 坿鶴皐年譜一卷 淸 祁韻士 撰
南遊記一卷 淸 孫嘉淦 撰
從戎始末一卷 兵燹瑣記一卷 明 張道濬 撰
西陲耍略四卷 坿西陲竹枝詞一卷 淸 祁韻士 撰
綠溪語二卷 淸 靳榮藩 撰
第十册
聞見瓣香錄十卷 坿西湖雜咏一卷 淸 秦武域 撰
蘿藦亭札記八卷 淸 喬松年 撰
第十一册
尚書攷辨四卷 淸 宋鑒 撰
?齋文集八卷 詩集四卷 坿石州年譜一卷 淸 張穆 撰 淸 張繼文 撰 年譜 蔡侗 訂
第十二册
西北之文十二卷 淸 畢振姬 撰
續尤西堂擬明史樂府一卷 倣元遺山論詩絕句一卷 淸 張晉 撰 淸 楊履道 注
梅崖文鈔一卷 詩話一卷 淸 郭兆麟 撰
顧齋遺集二卷 淸 王軒 撰
第十三册
坿顧齋簡譜一卷 楊恩濬 撰坿錄洎水齋文鈔三卷 詩鈔五卷 明 張愼言 撰
文潞公文集四十卷 宋 文彥博 撰
第十四册
自課堂集二卷 淸 程康莊 撰 淸 錢謙益 選 淸 陳維崧 選
松龕全集十卷 淸 徐繼畬 撰
第十五册
常評事集四卷 寫情集二卷 明 常倫 撰
莊靖先生遺集十卷 金 李俊民 撰
王石和文九卷 淸 王珻 撰
第十六册
老生常談一卷 淸 延君壽 撰
饁炬室詩草一卷 淸 馮婉琳 撰
西臺集二十卷 宋 畢仲游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