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中学生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

(2013-05-06 20:40:37)
分类: 教学反思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个话题已经从中央到地方喊了许多年,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推广,而且随着应试体制的存在,还有些变本加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减轻课业负担已被列入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但减负绝不意味着减质,也不是不给学生留作业,而是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深入对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的研究。

1、挑战传统作业获得成功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作业在内容、形式和批改上的弊端大致有以下几点:

(1)“教”的附庸品,失去“学”的自主性

    之前,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每天都要布置作业,每天都这样机械地重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见起色。研究中我改变了现行作业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即: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践;多室内,少室外。即改变了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的做法,相反,研究发现要注重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

(2)内容僵化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厌学

    我弟弟小学二年级,“家庭作业,每天要抄生字,朗读、背诵课文,临考要做一百道数学题,考试没得100分,要求家长把考题全部抄在白纸上,让孩子在家重做一边,第二天交上来”。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每次测试前都要复习一段时间,一个学期下来,复习资料也不少。研究中我改变了传统作业中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导致作业内容的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念与做法,改变了作业的评价方式。新的作业设计和批改重质量、重思维、重多样、重综合、重口头、重创新,同时作业批改注重人的发展,这样就克服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避免了学生大面积厌学。

(3)一刀切,“统购统销”“旱涝不均”

    不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分学生智力水平和认识能力,不分智力风格的快与慢,也不管每个学生会与不会。布置作业一律“一刀切”“统购统销”。这就必然带来学生作业的旱涝不均,即能力强的同学作业“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同学却“吃不下”。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我觉得作业设计和批改应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发展,对作业的功能适当放大,赋予作业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体验作业乐趣与价值的同时,蓄积起新一轮作业的热情与经验。

2、作业布置从“教师主挖”转向“学生自主”获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即“以学定教”,那么,在研究中学生的作业布置也实现这种转变。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如果让教师向过去那样统的太死,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和矛盾。在研究中,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留作业的能力,作业量也要因人而异。

(2)教师设计学生选择

    研究中,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提出一定的内容、形式、范围和要求,而后学生根据实际自主选择。如八年级上学期在讲《难报三春晖》这节课时,我先引领学生探讨孝敬父母的原因与方法,然后在作业布置作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作业形式不限,回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下次上课与大家分享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有什么样的感触。

3、作业形式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获得成功

(1)内容开放,过去教师布置作业基本是“以本为本”。比如文科读读课文,查查生字,背背解词,用词造句等;理科背背定义,做几道计算题,解解应用题等。基本上跳不出理解、巩固书本知识这个范畴,显然这样都很不适合新时期培养学生的需要。研究中,我设计的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将作业视为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2)课前开放,研究中我们布置作业不仅局限于课后,课中,还考虑到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例如:在八年级下学期讲《珍惜学习的机会》这节课时,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收集身边同学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例,然后在课上交流。这种师生间的“有备而学”既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又在收集资料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3)课后开放,课虽尽而意无穷,这是研究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的。下课铃声响了,但思维没断,学习永远是没有终点的,作为课后作业就是课堂思维的延续和拓展,课后作业要有开放性。

(4)时间开放,研究中探究了作业时间的弹性原理,即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地作业。如八年级下学期讲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后,我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然后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种境况,这个作业需要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认真观察和思考才能完成。

4、创建情趣多样的作业模式

    传统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不是写就是背,枯燥乏味,而且偏于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培养。本次研究就改变了这种枯燥的陈旧作业方式,变枯燥为情趣,变单一为多样,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各种感官一起来参加认识活动。

    例如,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生命与健康的权利》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学过之后不仅要了解“生命健康权”的内涵,还要认真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属于侵犯生命健康权,面对这样的情形应该怎么做,平时自己应该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等。这样一来,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做起来就不那么枯燥了,也使学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多样化的作业更体现在学生操作实践方面,给学生作业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促使他们对作业内容生活化的关注。如八年级下学期关于隐私权部分的学习,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需要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还需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并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且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总之,本次研究发现,新的作业设计和批改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再也不为简单重复的作业浪费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难题,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基本杜绝,绝大部分可以通过作业使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能主动做难度较大的题。

    通过本次研究,我对中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和教学经验积累的有限性,我觉得今后对作业从独立走向互动合作以及对作业评价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