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志愿问题逐个捉(2)——第二志愿报铁一能否保底?
标签:
大少论校能否保底第二志愿同分序号 |
前言: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希望通过《中考志愿问题逐个捉》系列文章,用最浅显的文字将中考志愿填报的问题逐一的解释清楚,使大家在填报志愿时不至于盲人摸象,从而达到基本能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
铁一两个校区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一直贴高保线或比高保线稍低,个中原因和高保线针对性的划定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如此,铁一也就变成大家保底的首选学校。经常会有家长问:“第二志愿报铁一能否保底?”
另外有一些问题也是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
“我的成绩比真光的录取分数线高,为什么第二志愿报不能录取?”
“真光第一志愿就录满了,我第二志愿报还能保底吗?”
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因为不了解中考录取流程所致,只要了解中考录取流程,这些问题将不再成为问题,对中考志愿填报也会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中考录取流程
要理清中考的录取流程,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学校怎样录取学生的;二是学生怎样被所填报的学校录取的。
1、学校是怎样录取学生的
中考正式录取之前,经过几轮的模拟录取确定各个批次的高分优先投档线,录取最近控制分数线等。下面是2018年各批次的划线情况。
中招办根据考生志愿填报情况以及学校该批次的招生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学生按1:1的比例投档给招生学校。
中考投档有三个优先原则:志愿优先、分数优先、高保优先。
上面是我绘制的录取流程图。
从上图看到,学校的录取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先录高保线以上的学生。
第二阶段,再录取高保线下到批次录取控制线上的学生。
下面以几所学校为例做说明。
六中:所有报考六中的学生按照志愿顺序分数高低排成四条队等候录取。从上面的录取情况看到,从高分到低分先录高保线上第一志愿的学生,当录到691分同分序号为23的学生时,所有招生计划完成,不再往下录。
【同分序号在后面的名词解释将有说明。】
铁一番禺校区:高保线上第一志愿全部录完了,还没完成招生计划,只能从高保线上第二志愿再录,当录到690分同分序号为115的学生就已经完成招生计划,不再往下录。也就是说无论第三志愿多高分也是无法录取的。
铁一越秀校区:高保线上第一至第四志愿的学生全部录完了,但还没完成招生计划,只能再录高保线下的学生,当录到高保线下第一志愿683分,同分序号137的学生时全部招生计划完成。也就是说,18年只要上高保线,无论第几志愿报铁一越秀,都可以录取的。
真光中学:真光的情况和铁一越秀类似。同样只要是上高保线,无论第几志愿报真光是可以录取的,但若在高保线下,只有第一志愿648分以上报考才能录取,685分第二志愿报真光,也是录取不了的。
培英中学:培英和真光的情况稍有不同,高保线上的学生都录完没完成招生计划,再录685-610分的学生,第一志愿录完了,还没完成招生计划,于是再录第二志愿的,当录到658分同分序号253的学生,全部招生计划完成。也就是说,第一志愿报培英,只要610分就能录取,假如第二志愿报考的话,必须要658分以上才行。
再回到文章标题的问题:第二志愿报铁一能否保底?
假如是高保线上690分以上的,第二志愿报铁一番禺校区是可以保底的。
只要上高保线,无论第几志愿报铁一越秀校区是可以保底的。
当然,上面的分析只是18年的录取情况。但学校的录取是动态的,18年的情况在19年并不可能完全复制,17年铁一越秀第二志愿录取的学生只比华附录取分数线低一分!所以往年的录取情况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并不会一成不变。以铁一作为保底,只能是搏一下,必须做好后续的保底。
培英中学也只有18年是录到高保线下第二志愿的,
通过以上录取流程的分析,也应该清楚哪个分数层次以第几志愿报考真光能被录取了。只要上高保线,无论第几志愿报真光都是可以保底的;不上高保线,第二志愿报真光是录取不了的。
2、学生是怎样被学校录取的
批次录取顺序如下:独立批-指标批-提前统招批-第一批-批二批-第三批。
对学生的投档是按照批次来投档,前一批次被录取了,对后续批次的志愿不再投档。
下面以18年一个白云区中考生作为实例分析,该生在独立批和指标批都没被录取,看这学生在提前批是怎样被录取的。
通过之前的分析可知道,因为这学生只考了685分,差一分上高保线,所以六中是肯定不能录取的;真光只录高保线下648分以上第一志愿,虽然他比真光的录取分数线高不少,真光也录取不了;而培英只录到高保线下第二志愿的658分,这学生第三志愿报培英,也是不能被录取的;而65中录到第四志愿的612分,所以,这学生最终被65中录取。
启示:通过这学生的实例分析,假如他第一志愿不报六中,直接报真光,是可以被录取的。高保线附近的学生,若要冲高报考,而中考成绩最终上不了高保线,是极有可能落到低两档的学校的,这点务必要注意!要冲高填报志愿,必须承受冲高失败的后果。
虽然往年的录取数据在今年是不可复制的,但通过比较总结,往年的录取数据对志愿填报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有一个问题是不少家长特别担心的——面对学校的缩招、50%的指标到校,在提前批会不会有大面积的学校上高保,从而导致选择保底学校的困难?
正常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旦大量的区属学校上高保线,高保线也将失去其保护尖子生的意义了。所以我更宁愿相信,不会有太多的学校上高保线,甚至贴高保线的学校也不会太多。
理解了中考录取流程,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看懂往年的录取数据,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志愿填报失误。所以请大家务必细读本文内容,充分的理解透彻。
附:名词解释
高分优先投档线: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高保线”,提前批和第一二三批都有,但大家平时讨论的“高保线”多数指提前批次的优先线。对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的考生,市招考办按其志愿次序优先对这部分考生进行投档。若在高分优先投档线上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再对高分优先投档线以下,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进行投档。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各批次招生学校在投档录取时,对考生学业考试成绩的最低要求。当考生成绩达到或超过某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时,才有资格参与该批次招生学校的投档。
最低分数:每一所学校按考生志愿、成绩投档录取的最低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校录取分数线。是学校该批次投档录取的结果,而不是事先设定的。
同分序号:对全市总分相同的考生进行排序产生的序号,即为考生的同分序号。
同分排位规则: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按照顾录取政策的规定,首先录取享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考生;若情况仍相同,则先比较有关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数之和,若再有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单科分数;若仍有相同,又再比较综合表现评定等级。分数和等级高者优先投档,直至投满招生计划数为止。
末位考生志愿序号:该校投档最后一位考生的志愿序号。
最大志愿序号:该校投档考生中最大的志愿序号。
如果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分优先投档线,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最大志愿序号;
如果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分优先投档线,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不一定等于最大志愿序号。
【本文为sunlai大少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引用或者转载请知会作者并征得原创者同意,谢谢!】
【欢迎关注我的自留地——大少论校,在这我将和大家分享中考、高考志愿填报知识以及对孩子教育的交流,从家长角度探讨教育话题。若觉得文章有价值,欢迎关注、点赞、扩散。】
附中考志愿填报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