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7中和16中简介以及近年录取线变化分析

(2016-03-16 23:17:58)
标签:

广州7中

16中

高保线

录取线

分类: 中考志愿填报

在接受中考志愿咨询时,广州7中和16中的比较历来是热点问题。7中和16中在广州市是区属示范性高中里的龙头,是不少家长重点考虑的学校。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校的历史沿革,并列出这两所学校的近年中考录取线供家长们参考。

    广州7中历史悠久,朱墙碧瓦,古朴典雅,校园环境优美。创办于1888年,曾为广州培道女子中学、1953年,培道女中改称“广州市第二女子中学”。广州培正中学改称“广州市第七中学”。1956年,女二中改称“广州市第三十中学”。1958年,原广州七中校址开办广州师范学院,广州七中迁入三十中,合并后改名“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62年,广州师范学院停办,中学部分复名为“广州第七中学”。

    广州16中紧贴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中山医学院),地处闹市。校园经改造后端庄大方,电视台也常常到16中拍摄各种关于教学的新闻,15年高考前后的学子动态,16中多次在电视台露面。16中创办于1934年,知名教育家马君武任首任校长,原名为广州培桂中学,1953年改为公立,定名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1960年至1964年曾一度改为中山医学院附属中学。2010年,合并原广州市第七十九中学,设为该校南校区。并计划将南校区打造成高三独立校区,目的是让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可以排除其他干扰,更加专心备考。

    7中、16中地处广州老城区,本土化氛围很浓,有很浓的“广州味”,无论是师生交流的语言还是学校的风格。开放务实,是这两所学校的特点。教学比较开放,老师提倡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自我管理。相比其他学校,管理比较宽松。16中这种宽松表现尤为强烈。也许因为这种宽松的人性化管理,使16中学子个性张扬,性格阳光。当年的16中“地铁哥”陈逸华,以一己之力,在课余时间在地铁站坚持举牌抗议杨箕地铁站的翻修,成功阻止了政府的这种浪费行为。让人印象深刻。7中是历史强校,以前和广州前六所一样是广州的A组学校,升学率将广附和铁一远远抛在后面。后来在市教育局的“关照”下,市属的铁一广附逐渐追上并超越7中,期间16中也急起直追,升学率也逐渐逼近7中,在区统考不仅可以和7中分庭抗礼,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超越7中。两所学校的一本率去年都在5成左右。16中的文科稍强。2013年,7中的何小豪夺得广州市高考的理科状元,轰动一时。

    交通方面,两所学校地处闹市,都比较方便,16中稍优。两所学校的宿位都比较紧张,16中的住宿条件更优越,随着南校区的启用,相信宿位会更加宽松。

下面是两所学校自09年至15年的中考录取分数线——

    年份   7  16

    2009  692   673

    2010  676   689

    2011  692   683

    2012  675   669

    2013  660   662

    2014  695   682

    2015  702   697

稍为解释一下这几年分数线的变化。09年高保线为693分,7中差一分达高保线,于是在10年,造就7中的小年16中的大年,10年的高保线是69016中只差一分达高保线。11年高保线为693,小年之后的7中再以692分差一分达高保线。11-13年开始以广附为参照制订高保线,使得分数线一度变得比较凌乱。像13年的录取线,因为这年广附留尖力度加大,以广附为参照制订高保线的直接后果就是高保线创新高定在702分,超高的高保线,也让13700分左右的参照往年高保线690左右来报志愿的中考生被暗算一把,这部分学生以7中和16中保底的愿望落空,7中和16中分别为660662,创出新低。第一批的真光和培正捡到便宜,分数线分别高达685690分!这一年另一轰动事件是6中首次在高保线下!也许教育局觉得扶持广附差不多了,14年开始以铁一为参照制订高保线,高保线稍下移至698分,7中、16中的分数线也回升。15年高保线继续以铁一为参照制订,试题难度有所下降,加上广雅执信两校分数线的飚升,导致7中、16中网罗到更多报这两所学校的尖子生,7中也历史性的贴高保线702分。

有不少家长让我预测7中和16中的录取线,老实说,教育局神鬼莫测的高保线制订,让我真没把握准确预测。但两所学校录取线在高保线下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至于两所学校如何选择,个人认为两所学校都是好学校,实力相当。建议根据家校距离,还有个人需求以及对学校的接受程度来选择。当然,在学校开放日带孩子近距离接触这两所学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为sunlai大少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者知会作者,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