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车---在美国考驾照的感受

(2011-08-13 03:42:38)
标签:

教育

美国

驾照

胡天胡地

办公大厅

校车

分类: 石和杂念
   美国驾照的地位不同于我们中国国内的,其除了驾照本身的功能外,其主要的功能是美国人口管理的唯一途径,其中一条法律规定,搬家到另外一个州,必须在十天之内更换当地的驾照,所以才会叫做ID,在美国出示证件,通常就是指驾照,乘飞机,到医院挂号看病,甚至到赌船上去赌博,登船前也要出示驾照或其它带有照片的证件,当然,最为关键的出示时机就是你被警察指住,停车后必须出示驾照。
   所以在美国人眼里,16岁开始拿到驾照几乎是成人礼了。在驾照办理大厅里多为父母领着孩子来办理。
   外国人或其它州的人来本地原则上是要在十日办理注册或考试的,我们国人来美国可以凭护照有效期内,持国内驾照是可以在美国开车的,但当仔细阅读他们的交通法律法规后,会发现,一旦出现责任事故,会对没有持有当地驾照而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我也就着手准备考驾照了。
   领取了一本52页的16开的杂志一样的手册后,就沉浸在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和绕嘴的法律条文中,虽说基本法规和标识跟国内差不多,但说法和解释的方法大有区别,加之交通专业的词汇以前接触很少,年轻时学的那点外语几乎忘光了,难度可想而知。听说其它州华人较多的地方有中文试卷和中文考官,我所在的佛罗里达州大一点的城市可以配给中文翻译,翻译费100-300美金不等。陪一个华人去考试,整个过程就是考官,翻译和考生的语言交流,费时费劲。20分钟的答题,2个小时才完成。从此,下决心自己复习考试,不能指望中文试卷和翻译,加之练习外语,学习法规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10几天的断断续续阅读复习后终于决定去考试了,在9个窗口的办公大厅里,排队等候有10几个人,轮到我时是一个6号窗口的肥胖黑女人,一头卷发,一副眼镜后,充满智慧和犀利的眼睛,在带有当地口音的美式问话中,我只能听明白一半,倒是最后指着我背后的一个玻璃房内的第3台电脑就是我的考试机台时,我到听的特别明白。
  打开电脑,进入我的考题,第一考卷是交通知识,20道题必须答对15,结果急功近利地答题,最后才知道错了6道题,失败。接着进入标识项,吸取第一项目的经验,很顺利,20题只错了一题。本应结束考试了,可电脑继续出现第3项考题:校车考试题,特别难的问题,尤其是单词不认识,连蒙带猜地答对了一半,几乎傻了,烤糊了,懵懵懂懂地回到窗口时,原先的黑人胖女人不在,其她人接待了我,看了我的考题她们大笑起来,“校车考题!"我们这些考官都不一定会答上来,她为何给你出这么难的考题,难以置信,你想重新考交通知识项吗?我说好的,再考一次吧,就这样,再一次懵懵懂懂地心存侥幸地回到考试房间,还是3号电脑,结果还是稀里糊涂地错了6道题,又一次失败。
   总结一下,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受校车考题的难为影响,决定回家扎实复习,择机再战。
   两天胡天胡地的复习,到了11号的下午,忽然觉得应该去考试了,便匆忙驱车前去,快到了的时候才想起来文件没有带齐,又折回家取,再回到办公大厅时已经4点,到了窗口时,又发现我的档案电脑里找不到了,折腾了半小时,还是说,明天再来吧,8.30.
   今天,一早赶到,找到我的档案,继续考交通知识项,这次胸有成竹,不到20分钟,很快通过了,也没看错了几个题目,反正不会超过5个,我估计是错了2个,就兴奋地回到窗口。
   最后给我办理手续的是这个办事处的主任,一位和蔼的老人,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也是他接待的,办理完所有的文件后,他问我,你要考驾驶考试吗?我说好啊,他和蔼地再次提醒我,“STOP SIGNS”在中国没有,你要特别注意。
  以后的驾驶考试,就简单的多了,他看了我国内的驾照是1994年起始的,很是放心地,只用了5分钟就结束了我的驾驶考试,满分。下面是我和这位老人的照片。


他当场就开立了一张临时驾照纸,注明在30天内会把正本卡制好后寄到家里。总共付款74.25美元。呵呵,合法地持有驾照了,立刻通知女儿,女儿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你们应该庆贺一下,我们便直奔沃尔玛,买了个大西瓜,葡萄,猪蹄膀,三文鱼,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感慨,美国没有户籍管理,可就凭着一个驾照和一个社会安全号,把这个移民国家管理的井井有序,看看路上的车辆秩序井然,人们的交通意识,谦让有礼,办事效率极高,我粗略地计算一下,若考试顺利在一个小时内可以拿到驾照,花费74.25美元。这在我们国内,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一切都是数字说话,没有人情关系,没有请客送礼,呵呵,我们国内有的他们都没有。
  国内的堵车,堵在心口,烦在内心,而在这里,似乎一切都变得顺畅,合理,谦让有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