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同学的戒烟
(2010-08-21 11:06:29)
标签:
烟垛
烟叶
满地黄金
壮举
原木
戒烟
情感
|
分类:
石和杂念
|
同学鹏文:还记得30多年前我们一起读初中的时候,男同学聚在一起打扑克(够级)时,耍酷抽烟的时尚感觉,不会想到30年后的今天费尽周折的戒烟壮举还跟保尔的毅力联系到一起,呵呵,先知先觉对烟的理解,才会笑看抽烟人的意志力薄弱.
1975文革后期,我家住在台东的雒口路上,周边有许多工厂,卷烟厂的烟垛堆放在马路上,比我们住的平房还要高,各种类型的烟叶,像坯布包一样打包,很容易破损露出来,每每从烟垛旁走过,都可以随手拿几片烟叶,有嫩黄色的,也有金黄色的,还有老旱烟的褐色的,烟叶的香味弥漫在整个街道,我们经常到烟垛上去捉迷藏,每天放学回家去爬烟垛,几乎是诸多玩耍之一,那会的民风很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烟垛敞开在那里,几乎没有人去拿,火柴厂做火柴用的原木也是这样堆放在路边,孩子们最多把树皮铲下来,拿回家点火烧炉子取暖用,自行车厂的铁培子也插空地倒放在原木和烟垛中间的空隙中,若让现在的那些偷古力盖的拾荒人看到,可谓满地黄金.
初中的年纪刚好情窦初开,男孩子凑到一起打扑克,抽烟是一种义气,"范儿",更是在女孩子面前显示阳刚之气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几乎每个男孩都会按此标准来交往朋友,聚在一起,相互扔给对方一支烟,是最时尚的动作,(现在看来是不文明的举动)不管是8分钱一包的还是最贵的27分钱的,都会认为你够朋友,就如同现在递烟一包中华,云烟,熊猫.....(我叫不出烟的牌子).虽说那会一个月的平均生活费不到9元,可堆放在马路上的烟垛,同学们没有去拿,尽管可以视同免费抽卷烟,可那不是高尚的品行,公家的东西不能拿回家,每每回忆那种清贫的"壮举"乐趣油然,那种自制力,那种约束力,至今都是我做人做事的标准.
在同学们之间的这种交往气氛中,我也被试着抽了几口烟,但没有咽下去,赶紧吐出,恰巧被我妈妈看到,她认真地给我说了几句话,至今是我没有抽烟的原因和警句:"孩子,抽烟要花费很多钱的,你若抽烟就等于抽妈妈的血".
那个时候的孩子父母受过大学教育的很少,父母们都生活的很苦,几乎没有精力顾及孩子是否学会抽烟,加之他们自己也多在抽烟中来渲泄对生活的无奈,所以很少能像我妈妈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才没有在30年后的今天后悔染上抽烟的恶习,我除了能感谢妈妈还能说啥.对母爱的认识,30年后才真正的认知和理解,把这段感受经常讲给我们的后代和年轻人.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先知先觉,将来不再痛苦地戒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