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汾城镇
转自:老杨树


汾城镇地处山西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7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由于历朝的建设,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总面积大约为2万多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堂、魁星庙、鼓楼、学前砖塔、试院、县衙大堂、关帝庙、岳飞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
城隍庙---明洪武2年[公元1369年],建筑面积四千平方米,由影壁、石旗杆、左右牌坊、山门、过亭舞台、献亭、大殿、钟鼓二楼及西庑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保存完整,正脊与垂脊花鸟怪兽、仙人彩马、鱼龙变化、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不失为明代琉璃佳作。
文庙---建筑面积为六千平方米,始建于唐,元代至元六年重建,明清修复。它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名宦祠与乡贤祠,东西两庑、月台、大成殿、藏经楼、启圣祠(内供孔子五代祖先)等。
城隍庙和文庙前后相依,仅以一套条道隔开,但又被横街矗立的两做木排坊连接在一起,城隍庙的石制旗杆和五彩琉璃影壁,就贴在文庙的后墙上。两庙除高低错落五颜六色的琉璃顶建筑之外,
县衙大堂---始建于唐,原为鄂公帅府,康熙34年毁于大地震,三十五年重修。
洪济桥---位于南关石坡下,东西向,桥身为单砌单券单孔拱桥,桥上东西纵向建桥廊五间,木石结构,单檐歇山顶。金大定23年建。
城墙原为土墙,崇祯四年县令魏公韩大兴土木,“采石为基垒以砖”,现以西墙最好。
|
汾城古建筑群
汾城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襄汾县汾城镇
汾城镇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历朝均有修建。现存建筑以鼓楼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城隍庙、文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共有40余座古建筑,时代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至清代末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其整体建筑与规制,仍保持着我国县级城市建筑的布局,是研究当时社会县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外观威严华丽的鼓楼
为

文庙
文庙的大门坚固,是石料雕砌的。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石雕、大成殿、祭孔演乐的露台……一进文庙,俗虑顿消,正该专心读书,求取功名,即便不悬梁刺股也动力百倍。正思忖间,且慢,却见其过厅中有碑林耸立,赫然便有两尊草书碑,是文征明的诗文手笔。文征明,明代四大家中的那位。
注:因是从后门进的,所以建筑的顺序是倒着的。










为













为









鼓楼
鼓楼位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康熙四十七年重建,清道光与民国均有重修。十字歇山重檐阁楼式建筑,通高15米左右,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周砌女儿墙,四面开门,内部以木梯登二层,二层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均以木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华丽。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