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宁犀牛
海宁犀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210
  • 关注人气:11,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富与金融的逻辑(十四):从债券市场看A股波动和牛熊转换

(2013-02-08 14:11:47)
标签:

股票

债券

牛市

熊市

牛熊转换

分类: 经济大周期,进可攻退可守

财富与金融的逻辑(十四):从债券市场看A股波动和牛熊转换

海宁 2013.02.08

    祝各位读者新春快乐,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下图是美国高收益债券与十年期国债的利差走势。通俗地说,在2011年12月16日那一周,如果一个信用不高的公司要发行债券的话,利率大致需要比十年期国债利率高7.16个百分点(9%左右),而到2013年1月底,类似的公司只需要付出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高3.86个百分点即可(即发行利率可以不到6%);市场上存量债券的收益率类似。

    朴素的原因:当投资者不看好经济的时候,他们会认为高收益债券(可以理解为垃圾债)违约率会上升,那么要么抛售垃圾债,要么只有利率更高(以补偿所承担的风险)才愿意买;当他们看好经济的时候,可以接受利率相对低的高风险债券。

    股票牛市。2010年6,7月份(中国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表态继续货币宽松政策不变:“保增长”)以后,尤其是2010年8月2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Jackson Hole暗示量化宽松二期(QE2预期;“保增长”保就业)以后,此利差一路缩小到2011年4月底,也就是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上升到2011年4月底。这个期间,高收益债券基金,商品基金,股票基金等大多数风险资产投资整体获利非常丰厚。

    股票熊市。2011年5月初到2011年12月中旬,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与安全的国债之间的利差,一路上升。全球经济增速下滑来自三个方面:1. 发展中国家货币紧缩“控通胀”;2. QE2结束,暂时未推出QE3;3. 前期经济过热,投机热的退潮(涨过头了要跌)。此时间段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一路下行,全球风险资产大多数下跌,投资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国债的低风险债券基金,则获利较多。

    股票小牛。2011年12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时间不可能100%精准,在此期间,金银铜铁,原油,大豆,股票,高收益债券,几乎所有风险资产一起上涨,包括A股。

    股票小熊,中国债券牛市主升浪。2012年3月16日到2012年5月底,黄金线见顶,然后高收益债券,发展中国家股市在3月中旬见顶,5月份全球风险资产暴跌。2010,2011,2012年,连续3年进行了5月大跌。中国债券市场牛市主升浪。

    巨大的A股市场与外围市场走势落差。2012年6月初,美国债券市场显示市场见底,是全球大的金融市场里面最先预期经济见底回升的;2012年6,7月份,全球大部分风险资产相继见底,除了A股等少量奇葩。

    散户主导趋势还是“国家队”主导趋势? 很多人把2012年12月5日开始的强力大反弹,理解为“国家队”战略拉升行动。我个人认为,起初(2012年7月以后)是散户(包括很多机构)的熊劲主导了市场,如果有救市的“国家队”资金,入市之初几个月也是被套了。但是市场最终还是进行了“均值回归”,并且追上了海外金融市场走势,收复2373点,并且可能“矫狂过正”涨过头,就像2010年10月和11月。螺纹钢和焦炭的现货市场就是旁证,因为那些需要一个个具体的订单和购买行动,才能拉升现货价格。

    救市资金最终获利丰厚,是正常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救市资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救市资金,最终都是获利丰厚的。

    A股报复性大反弹。2012年11月16日开始,全球风险资产,主要是股票市场相继开始大涨。A股从12月5日开始的报复性大反弹,涨速超过了海外大部分股指,收复2012年6月1日的2373点后继续上涨。

    目前下图利差,已经低于2011年4月底的低点。全球股市加权平均值,已经非常接近2011年4月底的高点,A股的金融指数,也已经回到2011年4月底。

    美国债券市场,是个存量30多万亿美元,流动性非常好的大市场,其走势常常领先于股票市场。2012年,高收益债券基金收益率不到15%都不好意思;而安全的国债基金本来还有点收成,结果12月份全跌光了,全年基本颗粒无收。

   

     

财富与金融的逻辑(十四):从债券市场看A股波动和牛熊转换


补充:世界股票加权平均指数DJW(2012年5月底见底)和商品指数CCI走势(2012年6月底见底)

财富与金融的逻辑(十四):从债券市场看A股波动和牛熊转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