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人民币的升值潜力,以及全球制造业工资对比

标签:
财经 |
分类: 美元与美国经济 |
2005.7.21 -
2008.6,人民币单向对美元升值,铜,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大涨,中国普通百姓没有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的上升。
2010.6.19,人民币再次开始单向升值,中国普通百姓,再一次没有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
这是让人极其纠结的事情,一方面对美元”升值“,一方面其国内购买力快速下降。
2005年7月以来,日元对美元升值25%以上。
全球雇佣一个制造业工人的成本:
西欧:43美元
东欧:10.5美元
台湾:8.7美元,中国的6倍
马来西亚:4.9美元
墨西哥:4美元,中国的3倍
中国:1.36美元
当黑砖窑加入竞争的时候, 老贵族只能不停借债,才能维持和父辈类似的生活水平,直到“债务饱和”,美国家庭部门债务2007年似乎在132%处“饱和”了,希腊的国债,似乎也已经饱和了。

美国家庭的去债务 工作,目前为止,进行得不错,但是一旦美国财政赤字比较大幅下降,则类似于美国1937年的经济衰退将降临;任何“英明“的美国领导人,将会持续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并且说服亚洲国家继续大幅增加外汇储备,直到美国家庭部门的去债务过程结束。1972年赫德森的《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174535.html

2010.6.19,人民币再次开始单向升值,中国普通百姓,再一次没有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
这是让人极其纠结的事情,一方面对美元”升值“,一方面其国内购买力快速下降。
2005年7月以来,日元对美元升值25%以上。
全球雇佣一个制造业工人的成本:
西欧:43美元
东欧:10.5美元
台湾:8.7美元,中国的6倍
马来西亚:4.9美元
墨西哥:4美元,中国的3倍
中国:1.36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