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通货膨胀可以和另一领域的通货紧缩共存
(2010-08-12 10:12:40)
标签:
经济财经利率失业率凯恩斯美国 |
原著:Martin Armstrong
http://www.martinarmstrong.org/files/The-Money-5-4-10.pdf
2010-05-04
翻译:海宁的马甲
1970年以前,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不能共存。这也是凯恩斯财政刺激的理论基础之一。
1970年代,石油价格暴涨,这是通货膨胀。而房屋价格却暴跌,这却是通货紧缩,同时失业率急剧上升。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
是的,石油价格的上涨与房价的暴跌是可以同时出现的。2007年时候价格暴涨,而欧美房价暴跌,再次证明一个领域的通货膨胀与另一个领域的通货紧缩可以共存。
因为能源成本的上升,不能跟着能源一起涨价的那些行业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对策避免企业破产: 裁员或者停止招人,以降低人工成本。
2008年上半年,没有能力涨价的南方制造业工厂不得不裁员。中国涨了那么多年的房价在2008年也下降了。
翻译者主注:
所以凯恩斯1970年代后被称为已经或者应该死亡的学说。
任何学说,都有内在的默认的假设。
凯恩斯和牛克思的学说和教派的假设是:
作为调控与主持分配的政府,是无私的,按全体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去分配的。
而如果这个假设不存在,则其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很多东西都有问题。
而现实是,不管是MZ的还是Zhuan Zhi的政府,都是由人,而不是公正无私的神,组成的。人是有自身利益诉求的。由人组成的组织,也是有自身利益诉求的。拥有分配权,或者财政刺激决策权的那个具体的部分,具体的人,可以把项目和贷款分给它“喜欢”的公司。
以上为翻译者旁注。
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像理解冰激凌有1000中口味一样。
通货膨胀非常复杂。再举一个通货膨胀如此复杂的例子。
利率的提高,在经济上升期,也有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当利率的提高是发生在牛市而人们信心高涨的时候,人们非常愿意借钱投资或者消费,因为他们对未来的投资收入和工资收入充满信心。
所以,一味的认为提高利率对股市,楼市有打击效果的是想法也是错误的。举例子: 2004年中国的加息不能阻止房价的上涨,因为人们对于楼市的信心处于上升时期,1980年代,美元利率的暴涨,没有能阻止香港楼市的继续暴涨,因为香港居民对楼市的信心还在爆升中。
再举一个例子,提高利率对经济有不利的说法,只想到了投资者,投机者,而没有考虑到利率在不同人群的不同效果。对于美国退休人员而言,提高利率之后,他们可以花更多的钱,而降低利率,他们不得不花更少的钱。而退休人员是经济困难时期照样花钱的人群。豪华邮轮的客户60%就是老年人。
如果你对照利率和股市。利率上升时期,股市照涨不误。而利率下降时期,股市照样跌跌不休。为什么?为什么“降低利率可以让股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借钱投资,从而导致股市上涨”的想法是错的?为什么?
问题的关键是利率与预期收益率的比较,两者的差值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
如果人们预期股市为继续下跌,就是像日本那样零利率也没有用。如果人们预期投资收益非常高,年利率 80%的高利贷都有人借。
确实,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借贷成本,会抑制各方的投资冲动。企业投资的减少,或者利息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所以,利率与失业率同升的情况很常见。
对于负债的那些地方政府而言,利率的上升,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他们不得不加税来解决。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他们可以印钱(国债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带利息的钱)。所以1981年美国把利率提高到17%来反通货膨胀,导致美国国债规模从1980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上升。
一个领域的通货膨胀为什么可以和另一个领域的通货紧缩共存
1970年以前,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不能共存。这就是凯恩斯刺激的理论基础之一。
1970年代,石油价格暴涨,这是通货膨胀。而房屋价格却暴跌,这却是通货紧缩,同时失业率急剧上升。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
是的,石油价格的上涨与房价的暴跌是可以同时出现的。2007年时候价格暴涨,而欧美房价暴跌,再次证明一个领域的通货膨胀与另一个领域的通货紧缩可以共存。
因为能源成本的上升,不能跟着能源一起涨价的那些行业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对策避免企业破产: 裁员或者停止招人,以降低人工成本。
2008年上半年,没有能力涨价的南方制造业工厂不得不裁员。中国涨了那么多年的房价在2008年也下降了。
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像理解冰激凌有1000中口味。
- 孤立的通货膨胀可以是因为天灾,或者人为炒作。
- 居民对于货币的信心下降,导致物价的广泛上升(这才是经典的经济学书上说的通货膨胀,即社会上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超发货币和国债可以导致人们对于这个货币信心的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币值的下降“持有人的信心是纸币购买力的重要后盾”
- 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范围的通货膨胀,导致进口货物涨价,从而波及社会的各个领域。2007.7-2008.7,人民币在对美元升值,但是人民币同时也在对铁矿石,粮食等贬值。或者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远远跟不上美元对铁矿石,粮食等的贬值速度。
通货膨胀非常复杂。再举一个通货膨胀如此复杂的例子。
利率的提高,在经济上升期,也有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当利率的提高是发生在牛市而人们信心高涨的时候,人们非常愿意借钱投资或者消费,因为他们对未来的投资收入和工资收入充满信心。
所以,一味的认为提高利率对股市,楼市有打击效果的是想法也是错误的。举例子: 2004年中国的加息不能阻止房价的上涨,因为人们对于楼市的信心处于上升时期,1980年代,美元利率的暴涨,没有能阻止香港楼市的继续暴涨,因为香港居民对楼市的信心还在爆升中。
再举一个例子,提高利率对经济有不利的说法,只想到了投资者,投机者,而没有考虑到利率在不同人群的不同效果。对于美国退休人员而言,提高利率之后,他们可以花更多的钱,而降低利率,他们不得不花更少的钱。而退休人员是经济困难时期照样花钱的人群。豪华邮轮的客户60%就是老年人。
如果你对照利率和股市。利率上升时期,股市照涨不误。而利率下降时期,股市照样跌跌不休。为什么?为什么“降低利率可以让股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借钱投资,从而导致股市上涨”的想法是错的?为什么?
问题的关键是利率与预期收益率的比较,两者的差值到底是正的还是负的。
如果人们预期股市为继续下跌,就是像日本那样零利率也没有用。如果人们预期投资收益非常高,年利率 80%的高利贷都有人借。
确实,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借贷成本,会抑制各方的投资冲动。企业投资的减少,或者利息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所以,利率与失业率同升的情况很常见。
对于负债的那些地方政府而言,利率的上升,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他们不得不加税来解决。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他们可以印钱(国债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带利息的钱)。所以1981年美国把利率提高到17%来反通货膨胀,导致美国国债规模从1980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