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5-03-11 09:32:34)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到理解,到巩固,最后运用,这是教育学、心理学为我们提供的理论基础。从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交际教学法提出了Presentation, Practice和Production 3P教学模式,这是语言学为我们提供的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谈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这是《英语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的现代外语教育的理念。
2. 实践基础。新课标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步骤(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俗称“五步教学法”,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已十分熟练,并得心应手。这是我们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的实践基础。课改开始之后,刘道义、张献臣等外语教育专家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了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Production(运用)和Progress(评价)5P教学模式,我市城乡不少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有初步成果,继续进一步深化5P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我们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 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有价值的依据及经验。
2. 课题研究内容
1)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听说课(对话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 课题创新的方向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1. 课题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分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随时调整计划,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课堂教学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及时观察和指导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学习变化。
文献资料法:吸收和借鉴前人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
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2. 课题研究步骤
研究实验准备阶段(2015年1月):认真选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
实验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
(1) 
(2) 
(3) 
结题阶段:(2015年7月):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形成论文。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论文。
2.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
3.结题报告。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