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分类: 哲理禅思 |
http://s11/mw690/6a4ee05cgx6Dqhs4HXk8a&690
也有人以参禅前后的不同感受来说明悟后的心境。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开悟之后再看,仍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生活的内涵、品味不一样了。
唐朝大珠慧海和尚在当学惜时,经常自言自语:“主人公,你在吗?在,在!”不知者以为他疯癫,知者了解那是一种深刻的禅修功 夫。意在唤醒自己的觉性。
所以,看见自己的真心非常重要,从此不必在那些传言和捕风捉影里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了。佛教讲人人皆有佛性;而佛,就是觉悟的人。
世人求法在心外,眼睛追求好颜色,耳朵喜听妙音声,鼻子亲近香芬气,舌头爱尝甘美味,身体难离缠绵触,心中执着于分别。人的心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而悟者却甘愿断绝尘世之欢,以自己的生命同化宇宙。
“终日寻春不见春”,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但都找不到长久的幸福。春天指自身生命的勃勃生机,它可不是向外能找到的。“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无论能否意识到,我们其实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佛性,却总是茫然无所得。只有偶然的时候,看到窗外的梅花已悠悠盛开,呵.原来春意就在枝头啊!这其实就是说,恩的佛性只能偶然显露,刹那间若有所悟,随即悄然,似乎他从来就没有来过。而实际上,佛性一直丢在你的心里,只是,你不认识它,不知道看重它。他是人生命的根,是心灵的船,载你度过十方世界,而内心深处依然完好如初。它从来都对的起您,但是,在世间奔波忙碌的您,你对的起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