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最早的书写系统出现于3000年前,约晚于甲骨文,早于欧亚大陆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系统。中美洲,连同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是被西方考古学家认为世界上三个已知的书写“独立发展”的地方之一(古埃及文字基本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受美索不达米亚早期象形文字影响,所以不被认为是“独立发展”)。迄今为止被破译的中美洲文字是象形符号和音节系统的结合体(即与古埃及文字、汉字一样的形声结合字),他们通常被称为象形文字,许多象形文字的标志性形状从外表上看类似于埃及象形文字。在前哥伦布时代的中美洲地区,已经发现了15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其中许多都来自同一个铭文。由于考古年代测定方法的局限性,很难确定哪一个是最早的。记录最好的并被破译的中美洲书写系统,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经典的玛雅文字。一些中美洲文献被保存下来,一部分保存在土著文字中,另一部分保存在拉丁文字中。
在中美洲,文字写作出现在前古典时期(2000 BCE – 250 CE),萨波特克文字和玛雅文字在古典时期(250–900 CE)获得蓬勃发展。
在早期的奥尔梅克文明陶瓷器上,显示了一些可能是法典东西的代表,这表明在奥尔梅克时代广泛存在着发展良好的文字。人们也一直认为,奥尔梅克纪念碑雕塑上的许多铭文,如所谓的“大使纪念碑”(拉文塔,La Venta纪念碑)上的那些,代表了奥尔梅克早期的文字。拉文塔(La Venta)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前哥伦布时期 考古遗址,位于当今的墨西哥塔巴斯科州(Tabasco)。
拉文塔巨石头像(1号碑),现在位于比亚埃尔莫萨(Villahermosa)博物馆。
拉文塔19号石碑的照片,是已知的中美洲最早羽蛇神(龙)的代表。
2002年,在圣安德烈斯发现了类似的象形文字,这一怀疑进一步加强了。考古学家和作家迈克尔·科伊(Michael D. Coe)将圣安德烈斯的字形解释为“一种早期的文字”。圣安德烈斯(San Andrés )是今天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一处奥尔梅克考古遗址,位于拉文塔奥尔梅克仪式中心东北5公里处,被认为是其精英卫星社区之一,有精英住宅和其他精英活动的证据。在圣安德烈斯已经有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最古老的驯化向日葵的证据,以及奥尔梅克书写系统的可能证据。在圣安德烈斯,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玉米(玉米属植物)花粉和广泛的木炭沉积(刀耕火种)可追溯到公元前5300年。1997年和1998年在圣安德烈斯的挖掘工作中发现了三件文物,许多考古学家认为这证明了奥尔梅克文明使用了一种真正的书写系统。这些文物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年(奥尔梅克文化集中在拉文塔和圣安德烈斯的中部)。“带有铭文的文物是在盛宴垃圾中发现的,这表明奥尔梅克人的书写是神圣的,与仪式活动密切相关。”
在圣安德烈斯发现的奥尔梅克圆柱形印章(圆柱形印章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2006年9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宣布发现了卡斯卡贾尔块(Cascajal block,),一块书写板大小的蛇形石块,上面有62个字符,与中美洲迄今为止所见的任何一个都不同。其中有些类似于玉米和菠萝等植物,也类似于昆虫和鱼类等动物。许多符号是更抽象的框或斑点。这个石块是在奥尔梅克中心地区被本地人发现的,考古学家确定其日期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如果真伪和日期能够被证实,这将被证明是迄今为止在中美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卡斯卡贾尔块(Cascajal
block)上的62个符号字符,公元前900年
这种文字现在被称为奥尔梅克象形文字(Olmec hieroglyphs,或Olmec glyphs,
Olmec writing, or Olmec
script)。它是在奥尔梅克文化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书写文字系统。奥尔梅克文明是已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中美洲文明,有“美洲文明之母”之称,主要位于现代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
Veracruz and Tabasco)的热带低地,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形成繁荣起来。随后的伊皮奥尔梅克文化(
Epi-Olmec culture,300BCE-250CE),是奥尔梅克文化的继承者,它以一个被称为地峡文字(Isthmian or
Epi-Olmec
在特华特佩克(Tehuantpec)的地峡发现的少数伊皮奥尔梅克(Epi-Olmec)手工艺品展示了早期中美洲书写系统的例子,这种书写系统“可能是从奥尔梅克象形文字系统演变而来的。这些文字中最长的是拉莫哈拉1号石碑( La Mojarra Stela 1)和图斯特拉小雕像(Tuxtla Statuette)。四吨重的拉莫哈拉石灰石板含有约535个字形的的地峡文字。这是中美洲最早的书面记录之一,这座伊皮奥尔梅克文化(Epi-Olmec)纪念碑不仅记录了该统治者的成就,而且将它们置于日历和天文事件的宇宙学框架内。石碑的右侧刻有一个穿着精美头饰和服装的男子的全身长画像,尽管雕刻的下半部分风化得很厉害。这座纪念碑雕像后来成为经典时期玛雅遗址上常见纪念统治者形象的早期案例。
拉莫哈拉1号石碑文字类似于于方块汉字结构。在该图的上方,在石头上蚀刻了12列短的字形,并在该图的右侧与八个较长的列匹配。在这些字形中,有两个中美洲长计数日历日期,分别对应于公元143 年 5月年和156年7月(东汉时期)。该纪念碑是石碑类型的早期实例。中美洲长计数历法是一种不重复的10进制历法,被前哥伦布时代的中美洲文化所使用,其中最著名的是玛雅人历法,因此,它通常又被称为玛雅(或玛雅)长计数日历。长历法确定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为创世开始日期。长计数历法被广泛用于纪念碑上。
拉莫哈拉1号石碑( La Mojarra Stela
1),目前位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的夏拉帕人类学博物馆(Museum of Anthropology of Xalapa,
Veracruz, Mexico)。左栏给出数字是8.5.16.9.9(公元156年)的长计数日期。其他列是Epi
Olmec文字的字符。
拉莫哈拉1号石碑( La Mojarra Stela
1)局部细节
Chiapa de Corzo石碑2,显示的日期为7.16.3.2.13,即公元前36年12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美洲长历法日期。
下面是图斯特拉小雕像,它是一个小的6.3英寸(16厘米)的绿玉塑像(可能是翡翠),雕刻成类似一个有鸭嘴和翅膀的鸟形。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小雕像代表着戴着鸟面具和鸟斗篷的萨满巫师。它刻有75个地峡文字(Epi-Olmec或Isthmian)的标志符号,这是中美洲早期书写系统的少数现存示例之一。小雕像正面下方的中美洲长计数日历日期为公元162年3月16日(8.6.2.4.17)。图斯特拉雕像是1902年在墨西哥州的韦拉克鲁斯由一个农民耕田时发现。此后不久,它被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收购。它目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奇观”展览中展出。
图斯特拉小雕像(Tuxtla
Statuette),绿色玉石雕刻(可能是翡翠),类似鸭形。1902 in the west foothills of the
Tuxtlas Mountains, Veracruz, Mexico
特雷斯·萨波特斯C石碑(Tres Zapotes Stela
C)的背面,显示日期和地峡文字。
中美洲最早的书写系统的另一个是萨波特克文化的书写系统。在奥尔梅克文明衰落后,兴起于前古典时代晚期,位于现在瓦哈卡(Oaxaca)的萨波特克人(Zapotecs)在阿尔班山(Monte Alban)周围建立了一个帝国。考古证据表明,他们的文化至少起源于2500年前。古城蒙特阿尔班(Monte Albán )的萨波特克(Zapotec)考古遗址拥有纪念性建筑、球场和宏伟的坟墓,墓葬品包括做工精美的黄金首饰。阿尔班山(MonteAlbán)是中美洲最早的主要城市之一。它是萨波特克州的中心,统治着大部分领土,今天被称为墨西哥瓦哈卡州(Oaxaca.)。
瓦哈卡米特拉柱宫,Palace of Columns, Mitla,
Oaxaca
阿尔班山的特色之一是在广场上会遇到大量的雕刻石碑。在那里和其他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延伸文字。有些符号可以被识别为历法信息,但文字本身仍然没有解密。已知最早的带有萨波特克文字的纪念碑是一块“丹赞特”石(
圣何塞莫戈特3号纪念碑。他两腿之间的两个阴影符号很可能是他的名字。
破译玛雅文字是一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玛雅文字是由一套相对精细的象形符号组成的,它们被费力地涂在陶瓷、墙壁和树皮纸上,用木头和石头雕刻,用灰泥铸成。雕刻和模制的雕文都被画上颜色,但这种颜料很少幸存下来。截至2008年,玛雅文字中大约80%的声音可以阅读,约60%的意思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理解,足以让人对其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玛雅文字也是形声结合的方块结构文字,有的符号表示语音,有的符号表示语义。
玛雅人发明了树皮纸,这是古代世界三大造纸术之一(另外两个是古埃及莎草纸和中国纸浆纸)。玛雅人用树皮纸制作了大量树皮纸书籍,但这些书籍绝大部分都被西班牙人烧毁,已知只有四本玛雅人的书籍抄本幸存下来。分别是德累斯顿抄本、马德里抄本、巴黎抄本和格罗利抄本(Grolier Codex )。
德累斯顿抄本的第6、7和8页,显示了玛雅文字经常伴随的字母,数字和图像。

马德里抄本,描绘玛雅人的龙王,带来雨的蛇。
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米斯特克写作抄本。A facsimile of the
Codex Zouche-Nuttall on display in the British Museum.
阿兹特克博图里尼抄本( Aztec Boturini
Codex)第一页的细节,显示了结合语音符号元素的语义书写的使用。
中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发展出了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和汉字类似结构的文字系统,以及相应书写技术,包括纸张和颜料发明。除此之外,南美地区的印加帝国文明则发展出了独特的奇普(Quipu)绳结文字系统,它是中国“结绳记事”远古传说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三维文字系统。奇普在公元前第三个前年就已出现。印加人用它来收集数据和保存记录,监视纳税义务,适当地收集人口普查记录、历法信息,以及用于军事组织。出于对奇普可能记录历史和文学等信息的恐惧,西班牙殖民者烧毁了几乎所有印加帝国奇普记录。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不代表人类会永久遗忘。
印加人阅读奇普,左下角是印加人的一种“计算器”。(A
quipucamayoc in El primer nueva corónica. On the lower left is a
yupana – an Inca calculating device.)
(2015年美洲发现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发展源流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