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字原型、骨刻文与宋姓Y类型


“宋”字起源与“仓”存在关系。“宋”字就是赛斯哈特头上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音标为s,存在“宋”字辅音残留。“宋”与“仓”的区别是,“仓”是“宋”、“年”(棕榈茎)和人几个符号的完整组合。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并认定刻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论证是汉字的源头。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山东潍坊至济南一带和关中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及淮河流域古文化遗址经常出土刻划文字的骨头,还有刻字的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以骨头为多。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重视。2005年,刘凤君发现一块上面有刻划的小骨头,认定这些刻划应是中国早期文字。2007年,刘凤君又鉴定了一批有刻划的骨头,进一步确认这些刻划也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2008年和2009年,刘凤君又相继在关中地区和赤峰地区发现,并于2009年将这种早期文字定名为“骨刻文”。
虽然骨刻文还没有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但骨刻文的发现证明了古埃及人在3500-5000年前左右在中国东部沿海从浙江良渚、安徽双堆、山东龙山到辽西红山一带开拓的历史!是“东夷文化”形成来源。是先商之前古埃及人沿中国东部沿海拓展留下的证据!或可与当年英国人在北美大陆东海岸建立的13个殖民地相比较。红山大墓主人的Y类型为Y-Q,但似乎仍然被人为刻意在掩盖。
宋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18位。当代,宋姓总人口近10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81%,为第24位大姓。
宋姓最早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到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
宋姓第二个源流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姬宋,字子公,为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
其后宋姓来源均为改姓而来。有土家族、党项族、蒙古族、满族等改姓而来。
复旦严实在微博公布的宋姓测试结果样本量有9个,比例是:
#每周一姓# 宋姓,漢族相互無關樣本量9:C-M130: 22%, O1-M119: 22%, O3a1*-L127(x002611): 22%, O3a1c-002611: 11%, O3a2c1*-M134(xM117): 11%, Q-M242: 11%。
其中一例是Q,应为子姓或姬姓后裔。其中O3a1*-L127或为党项族改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