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植草药世界分布与Y-Q系分布的一致性
(2014-06-01 18:41:06)
标签:
分布毒草草药稻米农耕文明 |
分类: 分子人类学研究 |
这篇文章内容来自博友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77d2f401014nzt.html
本博不太赞同其分析内容,但是对其提到发现的问题值得一说:
”关于中国昆仑山-准葛尔盆地-河西走廊-塔吉克斯坦、阿富汉-波斯伊朗的一些考古发现,人类分子学发现,特殊植物分子学发现,都揭示了一个问题,这个地区是毒品毒草培育的天下。
植物进化分子学、植被地域分布学、草药学、现代药理学、现代大脑神经学科的研究的诸多成果,给予一组串联的证据,可以推测:这个地区的稻米农耕文明的起源是为了种植大麻、罂粟、XX花,为了培育更多种类的效用的精神类草药。
因为中国和中东的小麦DNA研究表明,这些植物是通过复杂的多次嫁接培育出来,而不是天然的种类,并且这种嫁接的DNA链里包括多种野生的大麻类、阿片类的DNA。嫁接后的三倍体乃至六倍体稻米和毒草(包括中国和中东的小麦、水稻),都是不能繁育后代的,必须靠人工获种再播种的,这跟一些可人工繁殖的制毒植物一样!而大麻和罂粟有野生样本,而小麦、稻米却没有类似的野生样本,所以农耕文明的兴起,是因为毒草学(正规称呼“草药学”)发展的结果。
从人类分子学成果,Y-DNA为Q的一支人群,其现代分布和大麻等毒草的植被分布几乎一样。他们是美洲印第安土著、玛雅人、部分爱斯基摩人、部分瓦图人(蒙古族)、部分突厥、西伯利亚少数黄种人、部分波斯人、部分阿拉伯人。分布线路:南美洲-北美洲-白领海峡-西伯利亚-蒙古高原-陕西黄河流域-河西走廊-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东北欧洲,并且在越南沿海地区有中频分布,其次,这些人在整个欧亚大陆各族之内都有2%-5%的比例,可以说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支人群,他们的特点是哪里都去,不管有人还是没人的地方。现在,他们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