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国与鄯善洋海墓葬中的类古埃及权杖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基因密码 |
1 洋海古墓群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以东约二百公里的吐鲁番吐峪沟乡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上,分布着数千座三千年前到二千年前间西周到秦汉时期的墓葬,这就是被称为新疆最大的史前古墓群遗址——洋海古墓群。考古人员在2003年抢救性挖掘中发现,早期墓葬距今3000年上下,晚的也距今2000年以上,其使用时间跨度竟达千年。墓葬分成三个区,正好显示洋海人群从兴起,到兴盛,再到衰亡的全过程。墓葬出土500多个人骨,30多具干尸。洋海墓地与其相距10公里左右的吐峪沟北的苏贝希墓地属于同一文化:

2 洋海人和洋海文化
专家们通过500多个人头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认为他们绝大部分属于欧罗巴人种。通过同期比较文化学研究,认为他们属于斯基泰民族的一支。斯基泰文化曾经扩张到内蒙赤峰、河北张家口到青海及昆仑山一线。

洋海墓葬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青铜器、马具、毛织等生活用品及弓箭等狩猎工具, 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尤其是其精美的毛织品具有英格兰风格。洋海文化来源极具多样性,既有欧洲希腊等地的风格文化,又有中亚亚述风格的文化,还有东方彩陶文化(注:彩陶文化在早期苏美尔人祖先欧贝德文化中就已出现,是否肯定就来自于东方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洋海早期墓葬区的一个被认为是“萨满巫师”墓中还出土了一件上古乐器箜篌。下图是专家们根据洋海考古发现而复原的洋海人形象:

3 洋海人与车师国
战国时代开始在吐鲁番盆地兴起车师国。车师国国都是现在吐鲁番市西北的交河故城。下面Google地图显示洋海墓地、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的位置:

汉朝为了与匈奴争夺西域的控制权,从公元前99年到60年与汉与匈奴在吐鲁番盆地发生五次大的战役,史称“五争车师”。
车师原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武帝派赵破奴将军和中郎将王恢率兵击破姑师,改其国名为车师,分为车师前后王国及山北六国。车师是匈奴进入西域的门户,又地处由玉门关沿丝路中段北道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和汉朝在这里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夺。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日逐王先贤掸因与篡位的右贤王争夺权位失利而处境危机,毅然率部归属汉朝。汉朝在西域的屯田校尉郑吉率领西域联兵五万余人前去接应成功,从此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汉宣帝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部、后部,亦称“车师前、后王国”。前王国都城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后王国都城名“务涂谷”,在今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车师国于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8年]在车师前部始设“戊己校尉”。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戊己校尉耿恭和关宠分别屯驻车师后部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和柳中[今鄯善鲁克沁]。汉安帝延光中[122--125],班勇为西域长史时,也以柳中为治所。汉魏之际,“山北六国”都并入车师后部,今乌鲁木齐一带成为车师后部的中心地带。三国时曹魏所设的西域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部高昌[今吐鲁番高昌故城],并赐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西晋时车师两部皆属西域戊己校尉。此后只见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不知去向,有可能并入厌哒人自立的呼得国。
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据说今天汉族中的车姓即是车师国后裔。
4 洋海墓葬中的类古埃及权杖
在洋海早期一号墓地(前1000-前700)的一个墓中,出土一具完整干尸,衣服都几乎保存完好。葬姿为屈肢侧卧式。在其左手拿一个青铜斧,右手拿一个杆状东西:

这中形式显然来自于古埃及法老的弯钩和连枷权杖:

洋海墓葬中的这个杆状东西用一个带子螺旋式缠绕,显然是在模仿法老权杖杆的蓝黄相间颜色。与古埃及法老的权杖相比,显得简陋。


古埃及法老的弯钩本来为牧人的工具,而连枷本为农业用具,农人用此打谷子,表明古埃及人重农业和牧业(畜牧),并不注重武力。实际上在1500多年历史中,古埃及人没有常备军,但古埃及依靠强大的文明文化影响力而建立了世界文明秩序。直到闪米特系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后,古埃及人才奋起反击,驱逐喜克索人,建立起在西方人看来为准军事主义的尚武的十八王朝帝国,但十八王朝进占西亚叙利亚、巴列斯坦等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卫。所以我说中国华夏民族爱好和平又不惧战争的传统是有文化基因遗传的。
此后又随着中东地区一神教的崛起,种族战争又加上宗教圣战,使得尚武风盛行,大规模战争时常发生。反映到洋海人这位说是萨满巫师的权杖上,左手的弯钩被战斧替代,右手的连枷被一杆状东西替代,难道代表笔?但此时游牧民族系的文字还没有产生。或许是代表一文一武?
而古籍记载周武王伐纣时,《书·牧誓》:“王(指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同样是左手已经变成执钺(战斧类一种),但右手的白旄仍然是类连枷样东西。
最后至于洋海这位萨满手中的战斧权杖其样式都是古埃及式,如下图古埃及壁画,一队士兵扛着战斧正在行进:

此种形式战斧是古埃及武器库中常用一种: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以东约二百公里的吐鲁番吐峪沟乡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上,分布着数千座三千年前到二千年前间西周到秦汉时期的墓葬,这就是被称为新疆最大的史前古墓群遗址——洋海古墓群。考古人员在2003年抢救性挖掘中发现,早期墓葬距今3000年上下,晚的也距今2000年以上,其使用时间跨度竟达千年。墓葬分成三个区,正好显示洋海人群从兴起,到兴盛,再到衰亡的全过程。墓葬出土500多个人骨,30多具干尸。洋海墓地与其相距10公里左右的吐峪沟北的苏贝希墓地属于同一文化:

2 洋海人和洋海文化
专家们通过500多个人头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认为他们绝大部分属于欧罗巴人种。通过同期比较文化学研究,认为他们属于斯基泰民族的一支。斯基泰文化曾经扩张到内蒙赤峰、河北张家口到青海及昆仑山一线。

洋海墓葬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青铜器、马具、毛织等生活用品及弓箭等狩猎工具, 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尤其是其精美的毛织品具有英格兰风格。洋海文化来源极具多样性,既有欧洲希腊等地的风格文化,又有中亚亚述风格的文化,还有东方彩陶文化(注:彩陶文化在早期苏美尔人祖先欧贝德文化中就已出现,是否肯定就来自于东方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洋海早期墓葬区的一个被认为是“萨满巫师”墓中还出土了一件上古乐器箜篌。下图是专家们根据洋海考古发现而复原的洋海人形象:

3 洋海人与车师国
战国时代开始在吐鲁番盆地兴起车师国。车师国国都是现在吐鲁番市西北的交河故城。下面Google地图显示洋海墓地、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的位置:

汉朝为了与匈奴争夺西域的控制权,从公元前99年到60年与汉与匈奴在吐鲁番盆地发生五次大的战役,史称“五争车师”。
车师原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武帝派赵破奴将军和中郎将王恢率兵击破姑师,改其国名为车师,分为车师前后王国及山北六国。车师是匈奴进入西域的门户,又地处由玉门关沿丝路中段北道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和汉朝在这里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夺。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日逐王先贤掸因与篡位的右贤王争夺权位失利而处境危机,毅然率部归属汉朝。汉朝在西域的屯田校尉郑吉率领西域联兵五万余人前去接应成功,从此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汉宣帝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部、后部,亦称“车师前、后王国”。前王国都城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后王国都城名“务涂谷”,在今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车师国于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8年]在车师前部始设“戊己校尉”。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戊己校尉耿恭和关宠分别屯驻车师后部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和柳中[今鄯善鲁克沁]。汉安帝延光中[122--125],班勇为西域长史时,也以柳中为治所。汉魏之际,“山北六国”都并入车师后部,今乌鲁木齐一带成为车师后部的中心地带。三国时曹魏所设的西域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部高昌[今吐鲁番高昌故城],并赐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西晋时车师两部皆属西域戊己校尉。此后只见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不知去向,有可能并入厌哒人自立的呼得国。
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据说今天汉族中的车姓即是车师国后裔。
4 洋海墓葬中的类古埃及权杖
在洋海早期一号墓地(前1000-前700)的一个墓中,出土一具完整干尸,衣服都几乎保存完好。葬姿为屈肢侧卧式。在其左手拿一个青铜斧,右手拿一个杆状东西:

这中形式显然来自于古埃及法老的弯钩和连枷权杖:

洋海墓葬中的这个杆状东西用一个带子螺旋式缠绕,显然是在模仿法老权杖杆的蓝黄相间颜色。与古埃及法老的权杖相比,显得简陋。


古埃及法老的弯钩本来为牧人的工具,而连枷本为农业用具,农人用此打谷子,表明古埃及人重农业和牧业(畜牧),并不注重武力。实际上在1500多年历史中,古埃及人没有常备军,但古埃及依靠强大的文明文化影响力而建立了世界文明秩序。直到闪米特系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后,古埃及人才奋起反击,驱逐喜克索人,建立起在西方人看来为准军事主义的尚武的十八王朝帝国,但十八王朝进占西亚叙利亚、巴列斯坦等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卫。所以我说中国华夏民族爱好和平又不惧战争的传统是有文化基因遗传的。
此后又随着中东地区一神教的崛起,种族战争又加上宗教圣战,使得尚武风盛行,大规模战争时常发生。反映到洋海人这位说是萨满巫师的权杖上,左手的弯钩被战斧替代,右手的连枷被一杆状东西替代,难道代表笔?但此时游牧民族系的文字还没有产生。或许是代表一文一武?
而古籍记载周武王伐纣时,《书·牧誓》:“王(指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同样是左手已经变成执钺(战斧类一种),但右手的白旄仍然是类连枷样东西。
最后至于洋海这位萨满手中的战斧权杖其样式都是古埃及式,如下图古埃及壁画,一队士兵扛着战斧正在行进:

此种形式战斧是古埃及武器库中常用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