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2013-10-15 16:12:40)
标签:

箜篌

竖箜篌

卧箜篌

古埃及

楚国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对于箜篌的起源,好像颇多模糊。现今学者专家的研究大都主要依靠箜篌的二手资料。对于它的许多问题,如起源与消亡等,古今中外的学者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一种说法是,汉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空侯。《风俗通》、《通典》说是侯调所作。因为制器的人姓侯,而其声坎坎,所以叫坎侯。箜篌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箜篌后来变形非常多,但在中国古文献中只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在春秋楚国时就有箜篌记载。《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关于竖箜篌,有说法是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

唐代是箜篌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演奏技艺达到极高的水平。李贺《李凭箜篌引》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都有描写箜篌的诗作,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从宋代起,箜篌逐渐在民间失传,成为宫廷独占的宠物,长期处于被禁锢之中,使发展受到限制,演奏技艺逐渐退化,失去了生命力。箜篌从十四世纪明后期不再流行,箜篌乐器和乐手已是凤毛鳞角。清代箜篌消声匿迹,最终绝响达300年之久。(明代渐少,清代绝响)。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最典型的应数敦煌壁画中的箜篌。现代的箜篌是重新仿制。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然而“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这三种箜篌形式实际起源于古埃及,现代流行箜篌形式与古埃及箜篌接近。但箜篌最早形式应起源于苏美尔,5000年前的乌苏美尔乌尔第一王朝王陵出土有包金牛头箜篌形式,类似于古埃及U形琴竖箜篌。箜篌传到西方则叫Harp(竖琴)。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1 竖箜篌

在《 古埃及乐器实物》一文里看到的所谓古埃及U形琴实物: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实际上就是竖箜篌,它是古埃及人发明,很可能与其他乐器一样在周朝时就随周人已经传入中国,并非什么“胡箜篌”。当然现代人能根据古籍记载仿制,汉武帝时乐师也根据文献记载重新仿制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文献记载的东西更能说明来源。秦汉时帝王重新修建金字塔形墓很有可能也是根据文献记载。下面图片论文显示学者谷苞先生也做过论述:箜篌的老家在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下面是中国版竖箜篌: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下面国画和敦煌壁画中的箜篌应该都是竖箜篌变形形式: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另外,汉字“空”是不是就是来源于“空侯”呢?我看古体空有象形竖箜篌的味道。汉字是象形字,是不是最初是用箜篌的空空声来表示空呢?进而用箜篌的形状来表示“空”?还有待更多考证。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2 卧箜篌

下面这种形式的箜篌应该就是古埃及的卧箜篌,其突出特征是像个弓。早期卧箜篌出现在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
。郑汝中先生在《敦煌壁画乐器分类考略》一文中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在南方的楚国流传了。它是由琴瑟类派生而出的乐器”。这里的“春秋战国”、“楚国”的结论是依据战国时赵国文献《世本•作篇》中的记载所得出的。箜篌记载历经各代一直到明清,屡见于各种文献和史书中。史书的传抄过程中不免有后代抄前代的做法。因此在有关卧箜篌的文献记载中以早期的《世本》、《汉书》、《史记》、《风俗通》、《释名》较为重要。《世本》:“箜篌,空国侯所造。”“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于濮上,取空国之侯名也。 ”《作篇》还提到“伏羲造琴瑟”,“神农作琴,神农作瑟”等,我推测伏羲、神农等神话人物最早出自苏美尔,主要经古埃及人继承传播到中国,这与苏美尔发现牛头箜篌事实一致。箜篌是华夏自古有之,并传播于胡人。不是古人不可信,而是今人不了解华夏文明传承渊源。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下面是中国版形式的卧箜篌,有说是源自缅甸的“凤首箜篌”: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古埃及箜篌象形符号: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List of hieroglyphs/Y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ieroglyphs/Y


下面是敦煌壁画的卧箜篌: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2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上面那个图片论文中说,在古埃及墓室壁画和佛教壁画中都没有看到凤首箜篌是什么样子。还有说凤首箜篌是缅甸改形或源自印度,其实都不准确。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下图说是源自缅甸的“凤首箜篌”: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所谓“凤首箜篌”真正原型也是在古埃及,应该是卧箜篌或竖箜篌形式的一种变形,而下面就是古埃及凤首箜篌实物和墓室壁画。真正的“凤首箜篌”自古埃及灭亡后可能就失传了,但是凤首箜篌的名字却保存在华夏人的记忆中。后来的印度或缅甸“凤首箜篌”可能只是根据传说仿造。下图实物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古埃及20王朝拉姆西斯三世墓中有不少祭司演奏凤首箜篌的描绘: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同时也证明《 凤凰原型》博文中论证“凤就是戴上下埃及统一后的红白冠的鸟”是正确的。古埃及法老的头巾实际上就是一个鹰的象形,法老头戴鹰形Nemes巾冠实际上就是象征荷鲁斯神,荷鲁斯神的形象就是一个头戴红白冠的隼鹰,因此实际上就是凤!因此凤首箜篌的文献记载与古埃及实物对照,再度印证“凤”的原型就是戴红白冠的鹰。

然而从古埃及壁画中还发现确实有与缅甸凤首箜篌较接近形制的箜篌: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凤首箜篌的新形式--雁柱箜篌(上世纪80年代试制):
箜篌的三种形式均来源于古埃及

箜篌-简介

 

  • 属性: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
  • 分类: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 特点: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 意义:箜篌象征着世界性的凤凰文化,但又独具东方之美
  • 使用范围: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 应用: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