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航海桨帆船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
帆船,在我们一般人印象中几乎成了“大航海时代”的标志,因为在蒸汽机发明以前,帆是大型船舶不可或缺的动力装置,有了帆船就更具有跨洋远海航行的能力。
1 古埃及的帆船
其实古埃及人早就掌握了帆船的技术,帆船发明权或可归于埃及人或更早的苏美尔人。历史上可追溯的最早的关于帆的记载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制造的帆船。但是关于古埃及帆船的资料信息很少。下面是偶然看到的一幅描绘有古埃及人驾驶大帆船正在航海的场景:

从上图,以下几点可以确认:
下面是一个墓中壁画,似乎在风浪中一群人正在操纵船帆,可以看到桅杆相对于人的比例尺寸很悬殊了:

下幅画是描绘把古埃及桨帆船用于战斗船舰的情形:


在1954年的时候,一位埃及考古学家在吉萨的金字塔中发现了法老胡夫的长43米的太阳船,该船由雪松木制成。这艘有4500年历史的太阳船正在金字塔附近展出。下图就是出土的古埃及太阳船实物,与右下方的游客对比,可以看出太阳船都已经很巨大,那么古埃及的帆船应该比太阳船还要大。

这样的帆船加上古埃及的星象术,足够支撑远洋航行,有证据显示古埃及人曾经到过澳洲和美洲。另外传说黄帝时期即已发明了指南车,我们已经把黄帝集团定位在上埃及,那么古埃及人早已经掌握指南针并用于航海的可能性完全不能排除。有这样的帆船和技术,古埃及人从海路到达中国沿海完全不是难事,甚至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很多人嘴中轻易而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出于无知的“想当然”,以为古埃及人只会乘小渔船或独木舟必定在风暴中全部灰飞烟灭。不要说金字塔,如果古埃及人没有在埃及留下那么多高大的神庙建筑,估计很多人也说不可能。苏美尔-古埃及的文明程度远非狭隘之人所能想象,更不要说即使到了现代,现代科学都还没有能够理解经络是什么,而古埃及人早已经发现和掌握。即使我们现代科学家,面对古埃及文明也需要仰视!
2 中国帆船
中国最早至前200年左右,汉朝《南州异物志》已有对帆的记载。
下图是明朝时郑和宝船航海时情形:

下图是耆英号,清朝时期的一艘中国帆船,原为一艘往来于广州与南洋之间贩运茶叶的商船。后于1846年至1848年期间,曾经从香港出发,经好望角及美国东岸到达英国,创下中国帆船航海最远的纪录。

下图是民国时期,带船桨的银质帆船摆件:

阿塞拜疆的中国帆船邮票:

3 西方帆船
西方最早的帆船是“加莱”(galley)船,其原型就是古埃及带船桨的帆船。除了腓尼基和希腊的“加莱”船,马其顿的“特雷米”船,拜占庭的“乔艋”船,另外还有威尼斯的“加利”船,罗马帝国的“利勃尼亚”船,以及以后发展出来的“加利斯”船。尽管这些船型或大或小,但除了先后取消了撞角、将横帆逐步改成斜桁三角帆、舷边操舵桨改为尾柱舵等局部的变化以外,其基本面貌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那副模样。这种叫“加莱船”的地中海桨帆船从古埃及新王国和晚王朝、腓尼基、古希腊时期开始,几乎独霸地中海3000年。
腓尼基人曾经驾驶加莱船为古埃及人打工环绕非洲航行。
下图是希腊古战船

阿克提姆海战中的罗马战船:

威尼斯“加利斯”型船: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船队只有三艘。旗舰圣玛丽亚号和两艘轻快帆船平塔号和尼娜号。在船上装有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 米,甲板长1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宾森,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 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下图是旗舰“圣玛利亚号”,还没有胡夫金字塔旁边出土的古埃及太阳船大:

下图是后来取消船桨的英国殖民船:

西方殖民时期大帆船:


1 古埃及的帆船
其实古埃及人早就掌握了帆船的技术,帆船发明权或可归于埃及人或更早的苏美尔人。历史上可追溯的最早的关于帆的记载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制造的帆船。但是关于古埃及帆船的资料信息很少。下面是偶然看到的一幅描绘有古埃及人驾驶大帆船正在航海的场景:

从上图,以下几点可以确认:
- 这是大帆船,船帆清晰可见,正在鼓帆前行。桅杆和其上水平横杆全都齐备。而且桅杆上具有梯子,可见该船很大。这种桅杆梯子在后来西方殖民者的帆船上也可常见。它实际上是后来地中海桨帆船的祖宗。
- 壁画下方画有两膄帆船,应该体现的是一个大船队。
- 船的后半部有船楼,显示该形船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或具有支持长期航行的生活设施。
- 每膄船船头前面站立一个人,手拿权杖样东西,眺望远方,象是船长,正在引领船只前行。船尾后的船楼上有一个人,正在拿着船帆的绳子,操纵船帆。两侧有一排船桨,画有一些人正在操纵船桨。古埃及人航海应该已经具有很明确的分工组织。
-
从船的样子,其与古埃及的龙船--太阳船明显不同。太阳船没有帆,而且船头船尾高高翘起。说明这是与太阳船不同用途的大船,应该是用于远洋航海的。
下面是一个墓中壁画,似乎在风浪中一群人正在操纵船帆,可以看到桅杆相对于人的比例尺寸很悬殊了:

下幅画是描绘把古埃及桨帆船用于战斗船舰的情形:


在1954年的时候,一位埃及考古学家在吉萨的金字塔中发现了法老胡夫的长43米的太阳船,该船由雪松木制成。这艘有4500年历史的太阳船正在金字塔附近展出。下图就是出土的古埃及太阳船实物,与右下方的游客对比,可以看出太阳船都已经很巨大,那么古埃及的帆船应该比太阳船还要大。

这样的帆船加上古埃及的星象术,足够支撑远洋航行,有证据显示古埃及人曾经到过澳洲和美洲。另外传说黄帝时期即已发明了指南车,我们已经把黄帝集团定位在上埃及,那么古埃及人早已经掌握指南针并用于航海的可能性完全不能排除。有这样的帆船和技术,古埃及人从海路到达中国沿海完全不是难事,甚至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很多人嘴中轻易而出的“不可能”都是因为出于无知的“想当然”,以为古埃及人只会乘小渔船或独木舟必定在风暴中全部灰飞烟灭。不要说金字塔,如果古埃及人没有在埃及留下那么多高大的神庙建筑,估计很多人也说不可能。苏美尔-古埃及的文明程度远非狭隘之人所能想象,更不要说即使到了现代,现代科学都还没有能够理解经络是什么,而古埃及人早已经发现和掌握。即使我们现代科学家,面对古埃及文明也需要仰视!
2 中国帆船
中国最早至前200年左右,汉朝《南州异物志》已有对帆的记载。
下图是明朝时郑和宝船航海时情形:

下图是耆英号,清朝时期的一艘中国帆船,原为一艘往来于广州与南洋之间贩运茶叶的商船。后于1846年至1848年期间,曾经从香港出发,经好望角及美国东岸到达英国,创下中国帆船航海最远的纪录。

下图是民国时期,带船桨的银质帆船摆件:

阿塞拜疆的中国帆船邮票:

3 西方帆船
西方最早的帆船是“加莱”(galley)船,其原型就是古埃及带船桨的帆船。除了腓尼基和希腊的“加莱”船,马其顿的“特雷米”船,拜占庭的“乔艋”船,另外还有威尼斯的“加利”船,罗马帝国的“利勃尼亚”船,以及以后发展出来的“加利斯”船。尽管这些船型或大或小,但除了先后取消了撞角、将横帆逐步改成斜桁三角帆、舷边操舵桨改为尾柱舵等局部的变化以外,其基本面貌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那副模样。这种叫“加莱船”的地中海桨帆船从古埃及新王国和晚王朝、腓尼基、古希腊时期开始,几乎独霸地中海3000年。
腓尼基人曾经驾驶加莱船为古埃及人打工环绕非洲航行。
下图是希腊古战船

阿克提姆海战中的罗马战船:

威尼斯“加利斯”型船: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船队只有三艘。旗舰圣玛丽亚号和两艘轻快帆船平塔号和尼娜号。在船上装有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 米,甲板长1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宾森,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 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下图是旗舰“圣玛利亚号”,还没有胡夫金字塔旁边出土的古埃及太阳船大:

下图是后来取消船桨的英国殖民船:

西方殖民时期大帆船:


前一篇:太康法老名之确证
后一篇:美洲权杖头与中国权杖头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