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路(2):古埃及人建立从欧亚大陆到美洲的陆海迁徙交通线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
(1) 探险建立“亚美陆海大交通线”
中国有本上古奇书,叫《山海经》,这本书实际上是上古古埃及-华夏炎黄集团进行全球探险的结果之一。探险队为此付出了许多生命代价,<格陵兰岛4000年前的遇难Q1a系冰人或就是献出生命的探险队成员之一>。

探险队几乎踏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勇敢和牺牲,使他们寻找出了从亚洲大陆出发,依靠双脚或简易交通工具加上简易木筏,就可以到达美洲大陆的最佳捷径!根据环太平洋人面岩画分布带,结合中东文明人群迁徙路径,从中东出发到达美洲的亚美陆海迁徙大交通线清晰可见,如下图示:

(点击并查看原图可放大图)
这样的大规模达上万公里的风格统一的岩画制作,则表明:
- 显示是具有实用目的的,这个实用目的就是用作迁徙交通线标识。
- 这是有勘探、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统一制作的系统工程。这样的系统工程,显然需要较高文明的人群最有可能办到。
古埃及人能够建立从亚洲到美洲的跨洲跨洋交通工程,古埃及人从中东迁移到黄河流域又算得了什么?! 今天很多人离开了飞机、火车、汽车,几乎就寸步难行,然后就以自己的井底寸光想象古埃及人迁徙到黄河“不可能”。现代普通人一天步行50公里应该没问题,假设古埃及人一天能步行100公里,那么一万公里路程也只需要100天左右!
(2) “亚美陆海大交通线”建立和使用年代
根据已下三个事实判断亚美陆海大交通线建立和使用年代约在5000-3000年之间,这条交通从建成到使用到废弃可能长达2000年:
- 根据海平面上涨的速度与岩画位置的关系,宋耀良作出了这样的推断:人面岩画传入北美洲西海岸的时间大概在距今四千年前,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
- 格陵兰岛4000年前冰人年代约在4000年前。
- 根据考古人许宏,中国本土文明不早于4000年前。
- 西亚权杖头传播年代:西亚权杖头在中国境内传播路线与岩画分布指示的亚美大交通线完全一致!这将在后面专题论述,先看西亚权杖头在中国境内传播年代。中国北方为什么会发现极具西亚特色的权杖头?在相关研究成果为数尚少的情况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对这些发现做出判断:距今5000年左右,权杖头由西亚传入中国,表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曾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发生文化互动。李水城说,权杖文化经中亚传入东亚时,首先进入新疆,然后在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进入甘肃,紧接着沿长城沿线向东进入内蒙古赤峰及其周边地区。全世界发现最早的权杖头存在于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和两河流域,而国内发现的权杖头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西藏、陕 西和内蒙古等地,比如甘肃西河县宁家庄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彩陶权杖头,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的距今4000年的权杖头和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 台遗址出土的权杖头,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古埃及权杖头年代在3800年前左右等。
5000-3000年前(公元前3000-前1000年)正是古埃及-炎黄文明兴起与全球扩张时期,以下是古埃及王朝年表(为公元前):
王朝 / 公元前年份 | 《法老的国度》[1] | 《古埃及历史年表》[2] | 《古埃及文明》[3] |
---|---|---|---|
早王国时期 | |||
埃及第一王朝 | 3150年—? | 3100—2900 | 2920-2770 |
埃及第二王朝 | ?—2700年 | 2900—2750 | 2770-2649 |
古王国时期 | |||
埃及第三王朝 | 2700年—2625年 | 2750—2675 | 2649-2575 |
埃及第四王朝 | 2625年—2510年 | 2675—2565 | 2575-2467 |
埃及第五王朝 | 2510年—2460年 | 2565—2423 | 2465-2323 |
埃及第六王朝 | 2460年—2200年 | 2423—2250 | 2323-2151 |
第一中间期 | |||
埃及第七王朝 | 2200年—? | ?—? | 2151-? |
埃及第八王朝 | ?—? | 2250—2213 | |
埃及第九王朝 | ?—? | 2213—? | 2134-? |
埃及第十王朝 | ?—2040年 | ?—2025 | |
中王国时期 | |||
埃及第十一王朝 | 2133年—1991年 | 2122—1979 | 2134-1991 |
埃及第十二王朝 | 1991年—1785年 | 1979—1801 | 1991-1783 |
第二中间期 | |||
埃及第十三王朝 | 1785年—? | 1801—1627/1606 | 1783-? |
埃及第十四王朝 | ?—? | ?—? | ?—? |
埃及第十五王朝 | 1674年—? | 1648—1540 | |
埃及第十六王朝 | ?—? | ?—? | ?—? |
埃及第十七王朝 | ?—1552年 | 1627/1606—1539 | 1640-1550 |
新王国时期 | |||
埃及第十八王朝 | 1552年—1295年 | 1539—1295 | 1550-1307 |
埃及第十九王朝 | 1295年—1202年 | 1295—1185 | 1307-1196 |
埃及第二十王朝 | 1188年—1069年 | 1185—1070 | 1196-1070 |
第三中间期 |
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以后,古埃及王朝逐渐衰落,此后不久古埃及文明毁于亚述人攻击,然后希腊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都先后统治过古埃及。伴随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往来迁徙人群不断的繁荣了2000年的亚美陆海大交通线就基本被废弃了,这其中掩藏的秘密也很少有人知道了,但西周早期还有人知道。
(3)从中东到黄河关键转换区
从西亚到中亚,再从中亚到黄河,是否也存在人面岩画,目前我还不得而知。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不存在的理由可以有,比如从西亚到黄河上游广大地区那时可能都是古埃及人的势力范围,路途熟悉,不需要用人面岩画作标识。而到了黄河再向东,在5000-3000年前,对古埃及-华夏先民来说,就不是很熟悉了,需要用人面岩画来指示,而到了北美地区,对新大陆更不熟悉,所以沿途人面岩画更是密集!那么这里古埃及人走过河西走廊到达黄河上游就肯定需要有个明显标识。这个首先标识就是在南北向的贺兰山地区。
贺兰山地区是我国岩画分布在密集的地区之一。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
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这些各种岩画可能许多是由更远古或者文明时期各民族人民留下的。但在贺兰山东麓的27个山口发现的“人面岩画”应属于古埃及人建立的亚美大交通线起点工程结果!
如下图所示从阴山到巴丹吉林沙漠的岩画延伸线,与贺兰山和沿黄河河谷的岩画分布带正好构成一个喇叭口,从新疆-河西走廊过来的古埃及人不可避免地都会被这喇叭口的两条人面岩画分布带收紧导向从阴山继续向东的人面岩画交通线!而贺兰山-黄河河谷人面岩画分布带又象一条阻拦索。这种人面岩画分布带设计果然巧妙!
(4)赤峰地区--三叉路口,传说中的红山文化主人
在韩国也发现有类似的人面岩画。人面岩画带在赤峰地区之后,可能又分成了三条路线,主路线是向东北方向沿大兴安岭东到黑龙江下游出海,中路可能有一条分支系进入朝鲜半岛过对马海峡跨上岛链,南路从赤峰南下沿中国大陆沿海经江苏连云港、浙江到台湾和香港。这三条分支线分别形成三条出海通道。沿大兴安岭北上路线有可能直达黑龙江,在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砍伐树木做成木筏顺黑龙江而下。
红山文化区就在赤峰地区,也在这条人面岩画分布带上。原来我以为是从中国的青铜时代中东文明才开始进入中国的,现在看,中东文明从4000-5000年前 沿长城沿线岩画分布带向东传播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鹰背日图案显然应属于这一波次的文化传播。关于这一话题也将另外专题讨论。根据 华北古DNA数据显示,红山文化区中小墓人群从5000-2000年期间,人群从Y-N系,再到Y-O3系,再到Y-C系为主。然而根据我所获得的可靠小道消息得知:“红山文化的主人是Q系”! 但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公开。可能是有些机构测过红山的一些大墓为Q,但是同样结果没有得到公布。如果红山文化的主人真的也是为Q系,那么从赤峰地区所在人面岩画分布的三叉路口重要位置看,那么一切都更顺理成章了。当时我还纳闷为什么红山也与Q有关系,又是某大专家的忽悠? 现在则一切豁然开朗,我之前关于通古斯人种的许多疑惑现在也都有解了!关于人种与基因话题也将另外专题详细论述。

南路这条岩画分布带比较有意思,它与商侯喜军队可能南下从台湾出海路线存在什么关系,还需要更多证据。但是有意思的是,福建和广东地区当时有许多涕竹,可能被殷商军民几乎砍光,甚至连根刨起带到竹筏上,从香港和台湾出海一路漂流到“天之浮桥”。后来涕竹在中国绝种了。
(4) 半岛-交通线桥头堡,科里亚,天之浮桥,海之神路
人面岩画交通线进入太平洋第一岛链,有两个入口,一是从朝鲜半岛南下进入日本北上,另一条是从黑龙江出海口经库页岛、北海道,再到千岛群岛。这里有两个半岛值得关注:朝鲜半岛和勘察加半岛。韩国(Korean)的科里亚国名与勘察加半岛上的Koryak(科里亚克人)名称来源是否有共同的来源,是否与这条岩画交通线上半岛有关?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岛之间,将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开来。全长1300公里,由56个岛组成。从图中看,每个岛都很狭长,岛与岛之间距离很短。
(图中右上角中文翻译不对,应为堪察加半岛)
这两个半岛的位置在岩画交通线上也是非常重要,正好扼守太平洋第一岛链,又象是千岛群岛和阿留神群岛的桥头堡。有10.3%
Y-Q1a系人群的科里亚克人是否是扼守桥头堡保卫交通线或者负责刻画人面岩画的古埃及人遗存?
阿留申群岛(英语:Aleutian
Islands,可能来自楚科奇语:aliat,为岛屿的意思)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自阿拉斯加半岛向西伸延至堪察加半岛。由超过三百个细小的火山岛(当中有57座火山)组成,长1,900公里。
根据玛雅人的传说,从“天之浮桥”的“海上神路”来过12个高文化的民族,这“天之浮桥”的“海上神路”正是对千岛群岛和阿留申群岛的形象描述。